宜州:“六措並舉”塑文明鄉風 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力

近年來,河池市宜州區以黨建為引領,以文明實踐為載體,以移風易俗為突破口,全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不僅讓文明新風在鄉村大地生根發芽,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黨建引領,筑牢文明實踐根基。宜州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構建起“黨委帶動、支部推動、黨員行動、群眾互動”的多級聯動機制,將黨建與文明實踐深度融合。各鄉鎮組建“黨員先鋒隊”,開展“板凳黨課”“庭院宣講”等特色活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黨的創新理論,讓黨的聲音深入人心。該區懷遠鎮通過“重走紅軍路”“革命故事會”等沉浸式體驗活動,將紅色故事融入古鎮游覽線路,筑牢群眾愛國主義思想,提升群眾文明意識。2024年,粵東會館、宜氮小學2處基地被命名為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年均接待黨員培訓、青少年研學約2萬人次。
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尚。宜州區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問題治理。宜州區各鄉鎮通過“五個統一”工作法,將移風易俗、環境衛生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有效遏制了陳規陋習。通過常態化宣傳“厚養薄葬”“婚事新辦”理念,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石別鎮清潭村通過規范理事會章程和運轉機制,充分發揮四會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積極作用,堅持每季度將全村紅白事操辦情況進行記錄和公示,大操大辦、攀比浪費之風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成為共識。
文明實踐,激發鄉村自治活力。宜州區以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不斷激發鄉村自治活力。各鄉鎮根據群眾需求和志願者特長,制定了志願服務年度“菜單”,涵蓋理論宣講、文化文藝、科普宣傳、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懷遠鎮的“鄰裡守望”志願服務項目,組織志願者定期上門為獨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務﹔羅山村的“環保衛士”志願服務項目,通過開展環保宣傳、愛護水資源等活動,引導群眾樹立綠色環保意識。2024年,龍江河(懷遠鎮羅山村河段)榮獲年度廣西幸福河湖。
文化傳承,賦能鄉村振興。宜州區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通過“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傳承民間藝術與傳統技藝。懷遠鎮整合利用中小學、老年大學等資源,把社區教育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相結合,開設山歌彩調、手工祭月、畫餅、八寶飯制作等特色課程,培育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通過大年初二民俗巡游、中秋民間祭月等品牌活動,實現“老記憶新展示”。2025年,懷遠鎮懷遠社區《多彩韻繪魅力白餅》獲評自治區“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懷遠社區參賽選手范金蓮榮獲廣西第四屆“能者為師”達人組二等獎。同時,宜州區以“古鎮文化+生態旅游”為抓手,推進騎樓古街保護,打造紅色旅游線路,帶動古鎮特色產品經濟。
積分管理,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宜州區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推行文明積分制,活用村集體經濟,將“紅事新辦白事簡辦”“杜絕厚葬薄養”“鼓勵升學”“響應征兵號召”等鄉風文明行為量化積分,通過積分兌換“愛心超市”獎品,強化群眾文明觀念。懷遠鎮拉外村、大任村、楞達村、譚村村等通過獎勵本村好學子、傳承好家風的方式,促使村民家家戶戶以教育成才、家庭和諧為榮,讓好家風、好家教、好家訓在村民心中潛移默化。
典型選樹,引領鄉風文明建設。宜州區通過評選“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展示宣傳先進事跡、典型人物,以榜樣的力量強化正向引導,引領鄉風文明建設。懷遠鎮懷遠社區制作200個家風家訓牌匾挂在家門口,內容包含廉孝敬親、鄰裡和睦、勤儉節約、誠信友善等各方面,通過把家風家訓“亮”出來,潛移默化影響居民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推動形成家風正、民風淳、鄉風美的良好社會風尚。宜州區通過黨建引領、移風易俗、文明實踐、文化傳承、積分管理、典型選樹等多措並舉,讓文明新風在鄉村大地生根發芽,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林秋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