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民事快辦”讓村民成為鄉村治理主角
![]() |
| 富川古城鎮桂洪村村民齊心協力修繕道路。富川縣委宣傳部供圖 |
近日,在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古城鎮桂洪村,隻見壓路機正將昔日泥濘狹窄的村道平整拓寬﹔村民們齊心協力,將老舊窄橋翻新加固﹔廢棄破舊的學堂也在村干部帶頭籌款籌勞下,變身成為村民議事和休閑的公共場所。更令人贊嘆的是,在村干部自願出讓房屋與土地的帶動下,桂洪村建起了首個文化舞台廣場……一幅團結和諧、整潔宜居的鄉村新畫卷徐徐展開。
走到連心橋,幾位村民正在橋頭協助修建圍牆。“我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從去年農歷十一月開始,我一有空就來幫忙。”村民黎長玉高興地說。言談之中,滿是對村干部的認可與對家鄉變化的感慨。
這樣的變化,正是富川在鄉村治理中推行黨建引領“民事快辦”新機制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破解鄉村建設中“政府干、群眾看”、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的難題,富川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中,堅持黨建引領,聚焦村級發展大事、基層黨建要事、鄉風文明好事、影響和諧難事、解難幫困急事,創新推出“民事快辦”工作法,搭建起群眾“說事、議事、辦事”的全鏈條平台,有效調動農民主體作用,實現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走出一條鄉村治理的新路徑。
走過連心橋,修繕一新的古學堂已成為擺放會議桌的“議事廳”。桂洪村黨支部書記李榮喜介紹:“我們村是個大村,有1200多人,分屬李、黎、諸葛等9個姓氏,過去常面臨‘姓氏多議事難、訴求多共識難、矛盾多調解難’的困境。面對不理解的村民,我們組織聯絡小組‘九顧茅廬’,一邊喝油茶一邊耐心溝通,最終說服大家。”據了解,桂洪村已籌集資金230余萬元,用於村容村貌提升、村庄基礎設施建設和群眾文化生活豐富。
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各自然村黨組織不搞“大包大攬”,而是通過“小組聯絡員”分片聯系到戶,採取入戶走訪、建立微信群等方式,依托“油茶夜話”“小組說事”等集體議事平台,引導村民代表圍繞產業發展、村庄建設、鄉風文明、基層治理等六大方面暢談想法、提出建議。目前已收集群眾身邊事3600余件、集體關注事670余件、急需辦理重點事254件。
在福利鎮毛家村委沙崗村,一條原本狹窄破舊的產業路,在村民齊心自發集資、投工投勞下,僅用15天就拓寬成了長35米、寬8米的“富民路”。
富陽鎮山寶村有一處由溪流形成的天然泳池,深受周邊群眾喜愛,但卻伴隨衛生臟亂、停車難等問題。澇溪源自然村迅速響應,召集村干部、理事會成員和村民小組長共同研究對策。22名黨員主動打開自家庭院,免費提供停車場所,帶動43名群眾志願清理公共衛生、引導游客停車。
目前,富川各村(社區)已建立“民事共說、組織快議、分類快辦、全程共監”四步閉環機制,全過程接受群眾和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民事快辦”正成為富川激活鄉村治理的一把“金鑰匙”。充滿煙火氣的“群眾說、集體議、大家辦”,成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讓“群眾唱主角”的生動實踐。
據了解,富川通過黨建引領“民事快辦”機制累計解決群眾議題超3200項,解決率近88.88%,“干群齊心、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正在瑤鄉大地處處綻放。(林曉青 朱思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