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與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
構建“12345”黨建工作機制 以高質量黨建賦能學院高質量發展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與信息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黨總支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錨定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構建“12345”黨建工作機制,提升黨建工作質量,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發展優勢,為學院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
發揮主品牌的效應,讓黨建工作“亮起來”
學院黨總支以打造特色品牌為牽引,深入挖掘黨建特色,整合學院優勢資源,創建了具有特色的“黨建紅·智信心·賦能行”黨建主品牌﹔在主品牌統領下,打造了以教工黨支部創建的“五彩先鋒”和學生黨支部創建的“北斗時空‘六度’育人”兩個黨建副品牌﹔依托黨建特色品牌的輻射效應,創立了“智信五育”“智信小蜜蜂”和“‘益’路同心”三個團建特色品牌,形成“1+2+3”特色品牌體系賦能學院發展的聚合效應。學院黨總支入選廣西高校標杆院系創建培育單位,教工黨支部培育創建的全國樣板黨支部和廣西高校樣板黨支部通過驗收,學生黨支部《強黨建培根鑄魂 創品牌全心育人》入選全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風採展示活動工作案例,學院團總支獲評全國活力團支部和廣西五四紅旗團總支。
用好兩個黨建陣地,讓黨建工作“活起來”
學院黨總支以兩個黨建陣地為平台,強化黨建陣地鑄魂育人功能。建強校內黨建陣地,推進學院“北斗時空”黨建體驗館、學生黨團工作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運用“學習強國”“廣西雲”等線上資源,結合AI機器人和VR技術,開展黨員學習教育,將理論學習向黨支部延伸,覆蓋到每一位師生黨員,讓“基礎課堂”成為黨員教育的主陣地。用活校外黨建陣地,創建“行走的紅色課堂”,組織黨員前往革命烈士紀念館、廣西展覽館等地參觀,觀看紅色電影,走訪老黨員聆聽紅色故事,用紅色文化厚植師生愛國情懷﹔開啟“創新的數智課堂”,與企業開展黨建共建,搭建“黨建引領 校企共建 數智賦能”平台,深度體驗5G技術的實踐應用成效和衛星模擬發射的場景,沉浸式感受“數字一大﹒初心之旅”,讓“流動課堂”成為黨員教育的“移動堡壘”,推動黨員教育走深走實。
打造三支黨建隊伍,讓黨建工作“強起來”
學院黨總支以“三大行動”為著力點,聚力選育管用建強黨建隊伍。開展頭雁行動,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推進“雙帶頭人”建設,著力打造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優、懂黨務、知管理的基層黨支部書記。學院教工黨支部書記獲廣西高校黨務工作者基本功大賽二等獎,被評為區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開展強雁行動,堅持從教育教學一線選拔培養黨務工作人才,支持和選育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優秀年輕教師骨干從事基層黨建工作,以“培訓+競賽+實踐”相結合方式,錘煉黨務工作人員過硬本領,為做好黨建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學院教工黨支部獲評廣西高校“三星級”黨組織。開展群雁行動,一體推進“入黨啟蒙教育+團員推優+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發展對象培訓”,嚴把黨員發展“入口關”﹔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任務驅動,設置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崗推動“雙高”建設。近年來,學院基層黨組織發展師生黨員120名,開展服務活動132場次,1名黨員教師獲評“廣西技術能手”。
實施四項黨建工程,讓黨建工作“立起來”
學院黨總支以“四項工程”為抓手,推動黨建工作提質增效。深入實施紅色引擎工程,開展領航計劃、護航計劃和啟航計劃,構建“黨總支+黨支部+黨員”聯動模式,建強領導班子,聚焦目標任務,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凝心聚力擰成“一股繩”促進業務向高質量發展。建成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全國產教融合共同體專業2個,在全區推廣教改成果案例3個。深入實施強基固本工程,堅持“書記抓、抓書記”,縱深推進基層黨組織“五基三化”行動,抓制度建規范,抓班子強隊伍,抓品牌促提升,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標准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成效。學院教工黨支部入選廣西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和“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深入實施清風護航工程,全面推進從嚴治黨,開展學習教育活動,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廉政教育基地,召開警示教育大會,打造廉潔從教文化長廊,創建“愛‘廉’說”文化品牌,大力倡導“實干+廉潔”工作作風,全力打造清廉學院。深入實施示范引領工程,充分發揮“微音網媒”(微信公眾號、抖音、網站、融媒體)線上平台,結合線下參觀,多渠道、多形式宣傳“黨建+”引領工程創建成果,推廣打通基層黨建“中梗阻”的好經驗、好方法,為示范引領黨建“雙創”工作提供可復制的藍本。
聚力五個工作模塊,讓黨建工作“實起來”
學院黨總支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以“五個模塊”為內容,加速黨建與業務雙向賦能。以“黨建+校企合作”,深化與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成立北斗產業學院和中關村智酷產業學院,組建信鴻-華為技師訂單班2個,創建“產、學、研、教”一體化的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聚力打造ICT高技能人才。以“黨建+專業建設”,聚焦產業發展,深入企業調研,優化專業設置,整合資源優勢,建成1個國家級骨干專業、1個國家級產教融合專業、1個廣西高水平專業、1個自治區示范特色專業、1個自治區級教學資源庫、3個自治區級示范性實訓基地。以“黨建+課程建設”,深化課程綜合改革,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打造“智信紅”課程思政“先鋒課堂”,建成全國首批專創融合“金課”與“金師”團隊建設課程1門、自治區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出版教材(專著)9部,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1項。以“黨建+賽創融通”,組建“智能+”教學創新團隊和北斗雙創教研團隊,以賽促教、以賽促創,著力培育技能人才和“雙創”尖兵。2人被授予“廣西技術能手”稱號,8人獲評廣西創業導師,1人被認定為廣西企業科技特派員,師生獲自治區級以上技能大賽(創新創業)獎項150余項。以“黨建+實踐育人”,發揮學院科技服務隊作用,聯動“益路同心”“智信小蜜蜂”為凌雲縣沙裡鄉等基層群眾開展“信息互聯 科技助農”等活動,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1個實踐育人成果在廣西電視台播放,入選全國大學生志願服務團4個。學院入選廣西“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院系。(莫嗣彥、梁毅娟、靳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