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鄉好媳婦:不離不棄 照顧癱瘓丈夫22年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夫妻間最浪漫的承諾。
在桂林市灌陽縣洞井瑤族鄉大竹源村溝口屯,就有這樣一位妻子,當丈夫突遭意外下肢癱瘓后,她不離不棄,始終與丈夫風雨同路。22年來,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擔,用無微不至的照顧,給予了丈夫幸福溫暖的生活。
她叫鄭永香,今年65歲,她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干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最動人的老話,她也用行動感動了身邊無數人,成了十裡八鄉公認的“好媳婦”。
飛來橫禍,丈夫遭遇意外下肢癱瘓
干淨的院落、整潔的房間……走進鄭永香家中,她正在給丈夫鄭世義做按摩。在村民們的印象中,鄭永香年輕時開始,就是這麼勤快利索。鄭永香和鄭世義都是同一個村的,自小就互相熟識,可謂是青梅竹馬,小伙子吃苦耐勞、善良朴實的品質打動了她。結婚后,夫婦都在村裡務農活,還偶爾打點零工,收入也不錯,兩人和和美美過日子,婚后的時光平靜而幸福,生活本應該這樣繼續,可天有不測風雲,2003年秋天的一次意外打破了生活的平靜,鄭世義修補房子時,不慎摔傷遭遇意外,經過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由於腰部和頸椎骨折,神經受損,從此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鄭世義癱瘓后,一度無法接受,情緒消極。當時,鄭永香看著丈夫,再看著年幼的兒子,心裡也很難受。但她明白,丈夫的命保住了,就是天大的幸事。她鼓勵丈夫,只要她還在,這個家就沒有散,她一定會守護好這個家。從醫院回家,鄭永香開始悉心照料起丈夫的飲食起居。每天,她耐心地幫丈夫洗臉、擦背、喂飯,體重90多斤的她吃力地背著130多斤的丈夫上下輪椅和床鋪。鄭世義下半身失去知覺,常常大小便失禁,長期躺著會長褥瘡,鄭永香就定時為他翻身清洗。多年來,鄭永香沒睡過一個完整覺。她還四處打聽,找人學會了一些按摩技術,只要有利於丈夫康復的事,她都不會錯過。無論春夏秋冬、酷暑嚴寒,只要不是雨雪天,鄭永香都會和兒子一起抱著丈夫,抽空走出家門呼吸新鮮的空氣,和村裡人聊聊天,看看村裡的變化,聊聊外面的世界。看著妻子日夜操勞,鄭世義心疼不已,他恨自己不僅幫不上忙,還連累家人跟著受苦。為了不麻煩妻子,鄭世義盡量控制飲食,少喝水,少吃東西,減少排便次數。“看到她這麼累,我心疼啊!”他提起妻子,鄭世義滿是愧疚和愛憐,眼含淚花:“這些年來,她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下輩子,我就是做牛做馬也要報答她……”
愛如陽光,照亮生活的溝溝坎坎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美麗如花的年齡到青絲染霜的歲月,鄭永香用內心的堅守兌現了婚姻的承諾,照顧丈夫、伺候公婆、撫養孩子……這個看似瘦小而軟弱的女人,卻用堅持和執著,書寫了人間最美的真情,用責任與使命,鑄就了平凡人的感人故事。
22年來,鄭永香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丈夫。其實,照顧丈夫只是她20多年來繁重“家務”中的一件。丈夫剛癱瘓在床時,兩個兒子剛剛成年,兩邊的父母身體也不好,家裡8畝田和林地還要靠鄭永香一人耕作。農忙時,她天不亮就出去干活,鋤地、割草、翻地……天黑才進家門。別人家重活都是男勞力干,但鄭永香只能單槍匹馬。為補貼家用,她經常在地裡多種些南瓜、豆角等蔬菜,等菜販子來收,增加些經濟收入。22年來,鄭永香她無怨無悔、默默付出,辛勤的努力使家庭漸漸平穩安寧了下來,越來越有了溫馨的模樣,臥室床上雖躺著癱瘓的病人,屋裡卻沒有一絲異味。
“感謝黨和政府,給了我們政策和資金蓋起了2層新樓房,還給了我們低保金、養老金、殘疾補貼和產業獎補金,社會很好,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鄭永香細說了這幾年的變化。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兩個兒子和兒媳也非常孝順和感恩。一家人生活雖然過得辛苦一些,但家中卻總是充滿了溫馨和溫情。“最難熬的時候已過去了,現在孩子們成家立業了,我們一家人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有我和他還有孩子們,無論日子再苦再累,我也覺得很值得!”22年的堅守,讓鄭永香的這句話變得那麼有力,那麼溫暖。(史春來)
來源:灌陽縣洞井瑤族鄉政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