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平政鎮:
運用“石榴經驗”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

近年來,北流市平政鎮圍繞著“安居樂業出人才”的工作目標,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績:圩鎮建設躍上了新台階,教育事業得到提升,成立了玉林市第一家由商會會員自行籌建會館的鄉鎮商會,鄉村振興掀起了新一輪高潮。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石榴經驗”的運用和推廣。
“石榴經驗”可以概括為“一核心+二主體+三機制”體系,即一個核心:村黨組織和黨員﹔二個主體:經濟能人、群眾﹔三個機制:公益事業促進會機制,“石榴籽”調解室的矛盾糾紛調解機制,“黨建+經濟能人(有渠道)+平台+資源”的股份制集體經濟機制。
公益事業促進會機制。村黨組織通過激發經濟能人、群眾的主人翁精神,以村為單位成立“公益事業促進會”,秉承“每人每年抽出一天的收入或勞動做公益”的理念,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廣泛收集群眾對公共設施和民生短板的意見,從群眾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強烈、受益最直接的項目入手,建立公益項目庫,廣泛發動經濟能人和群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地出地”,每年有計劃地集中全村力量做一兩件實事好事,著重解決鄉風文明、公共產品提供不足和民生短板問題。
“石榴經驗”在平政鎮石榴村先行,接著在全鎮各村復制推廣。李京東攝
“石榴籽”調解室的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即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抓早化小、融合發展。以黨建帶群建推動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制定標准化調解流程和案宗,無縫對接法庭,掌握化解矛盾糾紛主動權,做到早排查、早化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和諧發展兩不誤。
“黨建+經濟能人(有渠道)+平台+資源”的股份制集體經濟機制體系。結合“發揮比較優勢、農業產業化、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股份制及共同富裕”五種理念,在反復調研推敲的基礎上,認真做好風險防控,做到最優規模化,降成本,跨界融合,制定模式標准,不斷培育、引進人才,合理利用金融工具,打造“無人機戰斗群”。這一模式著重解決農村集體經濟不發達特別是經營性收入不足、村干部收入不高和群眾共同富裕的問題。
“石榴經驗”在平政鎮石榴村先行,接著在全鎮各村復制推廣,后又出鎮出市。“石榴經驗”推廣運用后,特別是在98歲老人與5歲孩童帶頭捐款讓地的感人事跡,以及“龍石平安大道”沿線群眾無償讓地5公裡、道路由4.5米拓寬至11米的示范效應,帶動全鎮19個村(社區)及企事業單位、商會累計捐款1900余萬元,無償讓地120余畝,黨員干部群眾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全鎮也掀起了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形成了以點帶面、全面開花的局面。2023年以來,平政鎮通過“石榴籽”調解機制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19件,化解信訪突出問題6起,全鎮社會穩定。
目前,平政鎮首個“石榴籽”股份制集體經濟機制項目,相關注冊、立項和審批等手續已經辦理完畢,近期可開工建設。平政鎮年內可建成投產並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40萬元。(林銀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