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移”出來
——來賓市多措並舉推進水庫移民和易地搬遷工作顯成效

“搬”出新生活,“扶”出幸福路。近日,走進廣西來賓市合山市易地搬遷安置點向陽小區,寬敞整潔的道路旁鮮花綻放,嶄新的太陽能路燈下孩童嬉戲,搬遷群眾圍坐在涼亭裡閑話家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現在小區環境好了,生活也舒心了,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搬遷戶李女士笑著說道。這正是來賓市水庫移民和易地搬遷工作成效的生動注腳。
美麗如畫的金秀瑤族自治縣六巷鄉青山村委膠廠屯。人民網 付華周攝
近年來,來賓市水庫移民工作管理局以實干為筆、以創新為墨,多措並舉抓細、抓實、抓牢水庫移民和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提前兩年實現中央提出的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移民收入目標,交出了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后扶項目“實打實” 移民錢包“鼓起來”
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是移民事業的“主戰場”。據悉,來賓市大中型水庫移民分布在該市41個鄉鎮194個村委948個屯(小組),國家核定大中型水庫移民人口8.66萬人,另有小型水庫移民6.65萬人,移民工作點多面廣、工作繁雜。
象州縣妙皇鄉思高村。人民網 付華周攝
自2006年國家啟動水庫移民后扶工作以來,來賓市累計爭取移民后扶項目資金11.9億元,其中近三年便達4.2億元,資金爭取力度連續三年位居廣西前列。該市立足移民實際需求,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技能培訓等精准發力,形成“項目帶動就業、就業促進增收”的良性循環,為移民群眾打造致富增收“金鑰匙”。
在合山市河裡鎮移民村集體經濟項目水稻產業中心,自動化大米加工設備高效運轉,金黃的稻谷經過脫殼、篩選、包裝,變成一袋袋優質大米銷往各地。“項目不僅解決了就業,年底還能分紅,收入比過去增加了不少!”村民譚先生的喜悅溢於言表。
產業興則移民富。在興賓區鳳凰鎮、平陽鎮等移民“雙高”基地,甘蔗水肥一體化項目覆蓋3.6萬畝蔗田,畝產提升超1噸。移民群眾周先生感慨:“以前靠天吃飯,現在科技助力,增收看得見!”此外,鐵皮石斛種植、瑤醫藥浴開發……一個個特色產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奏響了鄉村振興的“田園牧歌”。為破解技術難題,來賓市還成立移民項目管理專家庫,涵蓋生產開發、法律法務等領域,為產業發展注入“智動力”。
種植戶察看哈密瓜生長情況。人民網 付華周攝
2024年,來賓全市移民年均收入達18840元,佔該市農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100.3%,首次超過當地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在廣西率先實現中央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移民收入中長期目標。
后續扶持“暖人心” 搬遷群眾“穩下來”
從“憂居”到“優居”,從“扎根”到“融入”,來賓市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溫度。忻城縣思練鎮鴻源社區移民搬遷安置點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六段村摘得“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稱號……一個個“國字號”榮譽背后,是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真實寫照。
“小區環境美了,孩子上學近了,看病也方便了!”在忻城縣思練鎮鴻源社區移民搬遷安置點,搬遷群眾藍先生對生活變化贊不絕口。目前,來賓市已建成28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共提供10260套安置住房,惠及10260戶40800多名搬遷群眾。安置點周邊教育、醫療機構完善,滿足搬遷群眾就近就醫、入學需求。此外,為滿足搬遷群眾出行需求,該市還新建了10653平方米的電動車停車棚,配備1632個電摩充電樁和42個新能源轎車充電樁。
配套設施完善的忻城縣北更鄉金銀花易地搬遷安置點。人民網 付華周攝
就業是民生之本,來賓市通過“春風行動”“點對點”送工服務等活動,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68萬個,幫助9661戶20042名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確保“有勞動能力家庭至少一人就業”。產業扶持同步發力,該市落實鄉村振興銜接資金2202萬元,支持5842戶發展特色種養﹔建設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產業項目44個,完成投資6844萬元,為搬遷群眾鋪就“家門口”的致富路。
搬遷群眾在安置區內的就業車間務工。人民網 付華周攝
在工作中,來賓市水庫移民工作管理局始終以“移民冷暖系我心,移民事業系我身”的工作信條服務移民群眾,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策劃實施大批項目,積極解決群眾“微心願”。2024年,該局爭取到30余台電腦,改善了一批移民村和易地搬遷安置點的辦公條件。
安置攻堅“啃硬骨” 暢通渠道“護穩定”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來賓市水庫移民工作的“硬骨頭”。在武宣縣桐嶺鎮四安村下安屯,原本低窪易澇的土地被抬填成平整的安置區,一棟棟“小洋樓”拔地而起,千畝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溫室大棚整齊排列,果蔬長勢喜人。“以前怕水淹,現在住新房、種大棚,收入穩當!”四安村黨總支部書記廖壽榮表示,當地村民生產生活的轉變,折射出了移民安置工作的扎實成效。
武宣縣桐嶺鎮四安村下安屯哈密瓜種植基地。人民網 付華周攝
截至目前,來賓市累計完成大藤峽移民安置投資67.9億余元,佔補償總任務的91.85%。移民安置工作中,信訪問題是反映移民訴求、協調矛盾和維護穩定的重要環節。面對復雜的信訪問題,來賓市水庫移民工作管理局堅持“一線工作法”,主要領導帶頭深入現場協調矛盾,成功化解某村征地補償上訪事件﹔建立移民安置訴訟訴前溝通機制,暢通訴求渠道,確保移民“搬得出、穩得住”。
“幸福生活是干出來的!”來賓市水庫移民工作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局將繼續聚焦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易地搬遷及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來賓市庫區移民安置等重點工作,以移民需求為導向,持續發力,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讓移民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桂中大地的青山綠水間,水庫移民與易地搬遷群眾正攜手邁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一幅“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幸福民生畫卷正徐徐展開。(付華周、蒙立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