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未來,“心”無旁物
——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成功開展廣西首例、全國首批生物可降解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繼2023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先后開展生物可降解室間隔缺損封堵術、生物可降解卵圓孔未閉全堵術、動脈導管未閉后,新年伊始,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二病區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張智偉教授的指導下成功開展生物可降解房間隔缺損封堵術,成為廣西首例、全國首批實施腔內超聲引導下生物可降解房間隔缺損封堵術的醫院,實現介入無植入,無痕補“心”,“心”無旁物,為房間隔缺損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法。意味著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在先天性心臟病治療上,緊跟新技術,開創新前景。
患者周女士,是一位29歲的年輕女性,2024年懷孕二胎期間因胸悶、氣短行心臟彩超檢查,明確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中央型)。在向醫師了解到房間隔缺損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因左、右心房之間的間隔存在缺損導致血液異常分流,可帶來右心負荷加重、肺動脈高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卒中風險等風險,根治需要據病情行介入封堵術或外科手術治療等信息后,從此,這個准備迎來第二個孩子的家庭喜憂參半,媽媽新發現診斷的房間隔缺損成為了這個家共同的心病。
近期,產后1年的周女士慕名來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但她對傳統的金屬封堵器要一輩子留存體內有較大顧慮。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血管介入團隊與超聲科專家對周女士進行了細致的心臟超聲診斷評估,並邀請張智偉教授進行會診分析評估病情,一致決定採用最新的房間隔缺損全降解封堵器,在超聲引導下為周女士進行介入封堵手術。經過充分的術前准備,張智偉教授與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二介入團隊專家樊志勇、周爾能共同為周女士進行了手術。手術全程直播,線上線下專家互動學習交流。通過直播可以觀摩到手術醫師首先將牆內超聲探頭放置在患者右心房內,心臟內部結構清晰可見,通過心腔內超聲掃查,精准測量房間隔缺損直徑,並在心腔內超聲引導下,將全降解封堵器精准固定在房間隔缺損位置。在確認形態位置理想后,徹底釋放全降解封堵器。
手術順利實施,用時1小時左右,術后復查超聲示封堵器形態、位置良好,房間隔缺損已完全封堵,未見房水平左向右分流。順利完成了廣西首例、全國首批腔內超聲引導下生物可降解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來源: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