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縣今年完成撂荒耕地治理1100多畝
工人正在種植韭黃 |
近年來,藤縣以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為著力點,積極推行土地流轉發展模式,盤活撂荒土地,發展水稻、韭黃、蔬菜等產業,走出了一條“產業提質、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富民興村之路。
日前,在藤縣塘步鎮塘村村韭黃種植示范基地,運載種苗的三輪車在田間道路上穿梭,20多個工人有序地開展噴洒除草劑、種植種苗、施肥等工作。據該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上楓介紹,基地聘請的工人和管理人員都來自當地的租地戶、脫貧戶、低保戶和附近的村民,每人每天工資80元以上。
“因為我不能出去務工,要在家裡面照顧小孩,這裡近一點,所以就選擇來這裡打工。這裡也蠻好的,有100多塊錢一天。主要是管一下那些人員,我去當一個小隊長。有空余時間就幫他們拉一下那些東西,讓他們做工快一點。”藤縣塘步鎮塘村村脫貧戶李偉勝說道。
“到了這個年紀,廠裡也不收了,就到這裡種韭菜做日工,一天有100塊,又能照顧家裡。”藤縣塘步鎮南安村村民石榮帶高興地說道。
該基地由塘步鎮村投公司統籌實施,在塘村村建設約180畝韭黃種植示范基地,創新採用“反租倒包”土地流轉模式,由鎮村投公司將農民承包到戶的土地反租回來,集中提質改造,統一規劃布局,發展韭黃產業。鎮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因勢利導,擔當作為,化身“宣傳員”“監督員”“服務員”,深入田間地頭,進村入戶協助做好土地流轉的相關工作,助力該鎮的韭黃產業發展。
“我們根據國家現在推進耕地保護,結合塘村撂荒地的整治,然后跟村民去談土地流轉,我們把土地流轉了過來以后,我們就發展韭黃產業。”藤縣塘步鎮塘村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昭堋說道。
在基地建設前期,農戶對土地集中流轉政策不甚了解。針對此情況,鎮村干部、駐村工作隊主動到相關村屯召開村組戶主會,向群眾詳細解讀土地流轉的實際情況、具體流程和收益前景。經過鎮村干部耐心講解后,群眾得知旱田、水田土地流轉收益每畝每年可增加500、600元收入,還可在家門口務工增加收入等,主動積極支持該基地建設。
“塘村的村集體經濟有了保障,有了提高,脫貧戶、低保戶、低收入人群都可以就近務工,也增加他們的收入。”藤縣塘步鎮塘村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昭堋說道。
塘步鎮通過土地流轉種植韭黃只是藤縣加強耕地撂荒地塊治理、不斷盤活閑置土地資源、讓撂荒地真正“活”起來的一個縮影。2022年藤縣對2000畝撂荒耕地進行治理,並及時種上糧食作物。2023年,藤縣全面推進耕地撂荒治理,開展撂荒耕地調查摸底工作,完成了對1萬多個圖斑調查核實、摸清底數和建立台賬,為治理工作提供准確依據。同年對治理撂荒耕地達80畝以上的,給予補貼資金6.8萬元,全縣共補貼撂荒耕地治理1300多畝,有效調動了群眾復耕復種積極性。今年以來截至目前,全縣共完成撂荒耕地治理1100多畝。(孫金昌 黃石芳)
來源:藤縣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