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並進點亮鄉村 共同創建扮靚家園
——記德保縣敬德鎮鄉村建設舞台上的群眾力量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建設和美鄉村,群眾是主體。今年以來,德保縣敬德鎮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核心理念,通過強引導、建平台、造樣板,不斷拓寬群眾想、群眾干、群眾管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提振了發展信心,激發了內生動力,一幅幅美麗鄉村的嶄新畫卷在壯鄉深處徐徐鋪展。
多方籌資、群眾投勞建設的多敬休閑文化公園。敬德鎮人民政府供圖
一份有力號召,促就全員合力。干事創業,貴在凝心聚力,重在精誠團結。聚焦破解群眾“等靠要”難題,敬德鎮堅持以“黨建+”為載體,深入實施黨委帶動、支部推動、黨群聯動“三動”模式,組織、引導、發動群眾主動投身鄉村建設事業。以黨建強引領,在全鎮范圍內組織開展“我的家鄉我建設”宣傳行動,覆蓋全鎮80余個村屯,造濃、造厚、造熱宣傳氛圍,逐步引導群眾從“旁觀者”“局外人”轉變為“參與者”“行動者”。優機制強活力,採取“分級補助”“示范競爭”等方式提高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熱情,對於建設成效突出的村屯在項目申請、資金補貼、示范點打造方面優先給予支持,成功將多敬村、密安村等5個村打造為縣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精品村、示范村、提升村,營造出“比學趕超”的良性競爭循環。抓模范強帶動,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組織各黨支部開展“‘美麗鄉村’黨員先鋒行動”聯合主題黨日活動,以黨員干部先行先試帶動社會面廣泛參與,全鎮1萬余人投入鄉村建設熱潮,逐步破解“干部干、群眾看”的鄉村建設困局。
密安村群眾積極參與鄉村建設。敬德鎮人民政府供圖
一場頭腦風暴,凝聚集體智慧。建設美麗鄉村,群眾不僅是“建設者”“參與者”,更是“規劃師”“工程師”“設計師”。為充分收集群眾意見、傾聽群眾訴求,敬德鎮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深入開展“聽民意、察民情、聚民智”行動。堅持“零距離”收集民意,基於網絡社交平台,圍繞農房風貌改造、環境衛生整治、基礎設施提升等,廣泛開展“點單式”建議征集,共收到合理化建議250余條,涉及群眾約2100人次,真正掌握群眾的切實需求,讓美麗鄉村建設“大菜單”裡既有“大眾菜”,也有“招牌菜”“特色菜”。突出“面對面”交流暢談,發揮基層黨組織“火車頭”聯動作用,依托“兩委包片、黨員聯戶”模式,利用農閑時間組織開展“1+N”入戶大走訪,既把政策講深講透,也把民意摸清摸實,不斷豐富鄉村建設的“民情日記”。推行“心貼心”圍爐夜話,以村民小組為單位,聚焦規劃設計、募集資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干群同話振興、共商計策、共解難題,用接地氣、有溫度的方式,真正掌握群眾所盼、所求、所想。
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入戶宣傳。敬德鎮人民政府供圖
一次攜手行動,加速美麗蝶變。鄉村建設不僅需要熱情與激情,更需要真金白銀、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作為欠發達地區,如何避免黨委政府大包大攬,解決資金等要素短缺問題,是必須面對的一項重大挑戰。瞄准這一關鍵難點,敬德鎮堅持開放思路,通過引導社會多元參與,不斷構建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攜手“共籌”資金,用好“四類渠道”,通過整合政府財政、后援幫扶、社會援助、群眾自籌等資金,不斷充實鄉村建設“錢袋子”。今年以來,群眾自行籌集約260萬元資金投入鄉村建設,政府統籌約120萬元財政資金推動實施5個人居環境整治項目,惠及群眾約8200人。攜手“共投”勞力,廣泛發動致富帶頭人、返鄉大學生等“村裡人”回鄉建設,鼓勵動員社會熱心人士、志願者等“村外人”幫助指導,不斷提升群眾投工投勞的積極性。大力推行“以工代賑”,帶動脫貧人口、低收入人群就業增收,共向140位村民發放2024年度以工代賑資金36余萬元,持續激勵村民為美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攜手“共建”家園,各村結合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建設內容,按照集約化原則,鼓勵群眾回收利用舊磚、舊瓦、舊缸、石磨盤等閑置資源,用於鄉村微景觀、“一戶一庭院”打造,確保鄉村建設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
駐村工作隊與群眾“圍爐夜話”現場。敬德鎮人民政府供圖
一張共管協議,扮靚幸福家園。在完成一系列村庄風貌提升工程后,如何持續鞏固人居環境改善成果,以持久的“高顏值”替代昔日“臟亂差”,更需要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借鑒其他地區村民自治的先進做法,敬德鎮將密安、多浪等4個村作為鄉村治理、鄉村建設“雙示范點”,通過示范探索、不斷積累經驗,帶動整體提升。“共管”劃好責任,深化清單制、積分制運用,將門前三包、垃圾清理、衛生監管等列入村民自治清單、村規民約中,潛移默化地約束和改變村民的行為。深化“網格+”服務,依網格化管理,將農村環境治理定區域、定人員、定責任,引導村民主動維護村居環境。“共評”激發活力,定期實施爭創最美村屯、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系列評選,通過村裡評、村外比,激勵村民爭先創優,推動村民們抱團聯動,化被動為主動,形成家家參與、戶戶爭創的良好局面。“共享”守衛成果,補齊農村設施短板,后期的管護也尤為重要。為健全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長效機制,依托村民理事會評議制度,組織群眾對公用設施定期檢查、管護保養,將路面清理、管道養護、緊急維修等分工到人,通過自我管理、自我評估、自我服務,增強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引導村民愛護來之不易的基建成果。
一起干,才精彩,一起來,更出彩。走在敬德鎮密安村巷道上,一處處角落干淨整潔、一個個小院井然有序、一張張笑臉幸福洋溢,寬闊平整的路面、錯落有致的樓房、靚麗多彩的牆面,這些都是鄉村建設為村民帶來的新變化。這種變化看得見摸得著,它來源於群眾、惠及於群眾,也必將造福於群眾。(甘仕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