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凌雲壯歌系列報道(一)

情系鄉土,精准幫扶

——自治區財政廳派駐凌雲縣駐村工作隊奮斗紀實

2024年08月28日10:27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廣西凌雲縣,是中國名茶之鄉,也是中國長壽之鄉﹔是避暑勝地,也是中國最佳養生休閑旅游地﹔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也是國家有機產品認証示范創建區。素有“古府凌雲”“茶鄉凌雲”“山水凌雲”“長壽凌雲”“活力凌雲”“壯志凌雲”之美譽。在凌雲縣,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村民”正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鄉村振興的壯麗歌謠。即日起,凌雲縣委宣傳部推出《凌雲壯歌系列報道》,記錄派駐凌雲縣的駐村工作隊以大地為舞台,以汗水為墨,以智慧為筆,共同奏響新時代凌雲壯歌的時代光影。

初心如磐,情系鄉土。“雙達村的每一張笑臉,都是對我工作的最高贊賞。”自治區財政廳駐凌雲縣雙達村第一書記馮仕恆的話語,朴素而真摯,像一股暖流溫暖了這片土地。

自踏入這片熱土的那一刻起,自治區財政廳派駐凌雲縣駐村工作隊便與這裡的山山水水、家家戶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深知,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發展,更是心靈的貼近與共鳴。因此,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庄嚴承諾,將增進村民的福祉視為己任,用真心換真情,用實干贏民心。

精准施策,助力產業興村。一個曾經不起眼的小村落,如今因肉鴿產業而煥發生機。這一轉變,離不開第一書記鄭鵬的辛勤付出與智慧引領。他如一顆種子,扎根土地,用汗水澆灌,以智慧施肥,讓特色產業之花絢麗綻放。他不僅引進了5種優質的肉鴿養殖品種,還親自上陣,組織舉辦了10余次養殖技術培訓,將科學的養殖技術送到每一位村民手中,並幫助村民拓寬銷售渠道3條。通過“黨支部+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基地+致富能人+脫貧戶”的創新模式,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如今,陶化村的肉鴿產業年出欄量達到10萬羽,2023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56.7萬元大關,並在2024年實現凌雲縣首個村集體經濟向全體村民分紅,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黨建引領,凝心聚力。“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泗城鎮腰馬村第一書記農艷艷深諳此道。她深知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主心骨”和“領頭雁”,並“建強基層黨組織”牢記這一首要任務。因此,她帶領駐村工作隊大力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推出“青春先鋒·紅色領航”特色黨建品牌建設。成功打造了一支戰斗力強、凝聚力高的基層黨員隊伍。目前,腰馬村的黨員數量增加到30人,其中4人成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通過優化村“兩委”班子結構、加強黨員干部能力培養、豐富黨建活動內容等措施,腰馬村的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顯著增強。現在,村“兩委”班子中90后干部超過八成,其中本科學歷1名、大專學歷3名、中專學歷1名,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深入群眾,問需於民。“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這是李林擔任初化村第一書記以來常常說的話。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匯聚民意,他帶領駐村黨員干部們創新工作思路,將“辦公室”搬到了田間地頭,將“會議桌”換成了“小板凳”。駐村工作隊堅持走好群眾路線,在初化村開展“第一書記夜話”“院壩會”“板凳會”等接地氣的活動20余場,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積極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據統計,自治區財政廳派駐凌雲縣駐村工作隊開展這些活動已累計舉辦45場次,收集到群眾意見近百條,成功解決了90多項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教育幫扶,阻斷貧困。在后龍村,第一書記何東明積極爭取資金100萬元改善學校基礎設施條件,設立勵志獎學金獎勵了20名優秀學生,引入優質教育資源3項。在他的努力下,后龍村的教育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高中入學率提高了10%。此外,他還組織學生外出研學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在駐村工作隊努力下后龍村的教育事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2024年,該村共有19名學生考上了大學,44名初中生順利升入了高中,教育幫扶成效顯著。

那留村如今已蛻變“致富村”。依托亞熱帶氣候與豐富自然資源,駐村工作隊引領發展水產與果桑產業。完善陸基養魚,提升鱸魚養殖效益﹔打造生態桑果園,融合種植與休閑,拓寬銷售渠道。兩大產業惠及60戶村民,同時帶動70人次就業,不僅增加農戶就業機會、提高收入水平,更為村級產業進一步發展蓄勢賦能,為凌雲縣水產、種植產業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23年脫貧戶年人均收入16600元,同比增長12%,村民生產生活條件邁上新台階。

據統計,自治區財政廳派駐凌雲縣駐村工作隊開展工作以來,培育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19人、培育儲備人才6人。2023年,6個駐點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34.55萬元,平均每村22.43萬元。

在凌雲縣的大地上,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傾情幫扶,是自治區財政廳駐村工作隊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鄉村振興的壯麗詩篇。他們用汗水和智慧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凌雲群眾點贊這群可愛的“村民”,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情系鄉土,精准幫扶”。在他們的帶領下,凌雲縣的鄉村振興之路將越走越寬廣。(朱洪淼 周俊位)

(責編:李敏軍、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