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壯鄉

世界廣西婦女聯誼總會副主席朱寧:

“把公益助學長長久久做下去”

高喬 汪瑩
2024年04月08日09: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4月8日第6版截圖

  “為廣西玉林容縣的中學捐款100萬元”“為柳州的學校捐款100萬”……旅澳華僑、世界廣西婦女聯誼總會副主席朱寧的手機裡,存著很多為學校捐贈的証書照片和參與捐贈活動的合影。多年來,堅持公益助學已成為朱寧的習慣。她說,愛心助學,她參與得越多,感動越多,她想把公益助學長長久久做下去。

  全身心投入公益事業

  出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朱寧,自1983年赴澳大利亞工作生活,旅居海外多年。多年來,她對家人的思念和對家鄉的深厚感情從未減退。說起參與公益助學的“緣分”,朱寧講了許多故事。

  “我對教育領域的關注,始於我的父親。”朱寧說,她的父親曾經擔任柳州高級中學校長。在朱寧的記憶裡,父親一直兢兢業業,專注於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受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她一直想為柳州的教育事業做些有益的事情,為家鄉貧困家庭的學生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旅居海外后,朱寧開始為華商回國助學搭建橋梁。因為曾在香港正大集團工作,朱寧認識了許多華商朋友。朱寧在柳州成長,熟悉當地情況。當華商朋友想要回國捐資助學時,朱寧熱情“攬活”,在柳州僑聯、學校和企業之間穿針引線,為家鄉學校和華商相關基金會之間搭建橋梁,為家鄉貧困學生吸引助學資金。從2017年開始助學到如今,朱寧一直全身心投入公益事業。

  “最開始,我到許多偏遠農村學校調研,總會感嘆當地學生求學不易。每當我看到學生們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就覺得,助學路上遇到的困難都不算什麼,我想盡己所能,為他們鋪就一條更加寬闊的成長道路。”朱寧說,“目前,我參與資助的對象包括中學生和大學生,希望這些貧困學生在各個求學階段都不會因為經濟困難而失學。”

  愛心傳遞不會停下

  “讀書能改變命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回報祖國”。這是朱寧對受捐助孩子說得最多的話。“這些話可能有些老套,但我的願望就是這麼簡單,希望學生讀好書,做好人,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朱寧笑著說。

  新冠疫情期間,朱寧雖然人在海外,但依然挂念著家鄉的孩子們。疫情初期,國內防疫物資緊缺時,朱寧所在的香港志媚基金在海外緊急購置了4台口罩生產專業設備,並在廣東省東莞市開始口罩生產。朱寧從中爭取了8萬支醫用防護口罩捐贈給柳州的學校。朱寧在海外“遠程遙控”訂貨、發貨、物流配送等全過程,直到物資運抵柳州發放到學生手中。

  朱寧說,每年最開心的時候,就是高考后自己捐助的孩子給她“報喜”的時候。每當聽到孩子取得理想成績、被理想大學錄取的消息,她的心裡有說不出來的滿足。雖然已經過了退休年齡,朱寧熱心公益、捐資助學的腳步並不曾停下,頻繁往返於澳大利亞與中國、進行公益助學活動,如今成了她的“主業”。用她的話說:“我的助學事業才剛剛起步,這份愛心傳遞不會停下。”

  教育后代不忘“根在中國”

  “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給朱寧打電話,總能聽到熟悉的手機鈴聲——《歌唱祖國》。對祖國家鄉的牽挂,早已融入了朱寧生活的點滴。

  朱寧說:“20多年前,當我第一次參加世界廣西同鄉聯誼會時,我深刻感受到了同鄉之間的濃厚情誼。我非常希望能更多地參與家鄉建設,為家鄉父老實現共同富裕盡一份力。”

  作為海外僑團主要負責人,她時常組織僑界活動,逢年過節就與華僑朋友一起吃中國傳統美食,唱中文歌曲,跳民族舞蹈。每次回到家鄉柳州,朱寧還是習慣用地道的柳州方言和老鄉打招呼、談事情。對於在澳大利亞學習生活的孩子,她也時不時“念叨”:“你是中國人”“你的根在中國”。

  “對於海外華二代、三代,我一直認為應當重視他們的中文教育,引導他們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幫助他們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我負責的僑團也在探索更豐富、靈活的文娛活動,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朱寧說。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04月08日第06版)

(責編:龐冠華、陳麗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