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廣西柳梧鐵路:奔跑在項目建設的“春天裡”

陳燕、實習生謝雨婕
2024年04月02日10:09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柳梧鐵路平田跨柳北高速特大橋。

平田跨柳北高速特大橋,施工人員在不同區域有序忙碌。柳梧鐵路項目供圖

一年春作首,奮進正當時。

走進柳梧鐵路一個個項目建設現場,目之所及,一派火熱的施工場景,大型機械轟鳴作業,施工人員在不同區域有序忙碌,不斷刷新項目建設的“進度條”,信心滿滿地奔跑在高質量發展的“春天裡”。

柳梧鐵路是柳州至廣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鐵I級、雙線電氣化、客貨共線鐵路,設計速度目標值160km/h,項目於2022年12月全面開工建設,計劃2026年底建成通車。

從“一張白紙”到“塔吊林立”、從“規劃先行”到“雛形初顯”,這一條途經廣西柳州、來賓、貴港、梧州四市的交通“大動脈”正有條不紊推進中。

“建成后對於完善區域鐵路交通運輸網,加快構建跨區域鐵路運輸大通道,實現桂中東地區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廣西柳梧鐵路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陸亦雲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柳梧鐵路實現隧道貫通1座,橋梁連續梁合攏7聯,橋梁下部結構完成4座,紫荊瑤山隧道累計開挖突破6500m,盤龍柳江特大橋主塔塔柱高度突破100m大關,完成工程投資18.53億元,佔季度計劃18.5億元的100.16%,佔年度計劃75億元的24.71%,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柳梧鐵路盤龍柳江特大橋。

跨越柳江的盤龍柳江特大橋。柳梧鐵路項目供圖

“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廣西地處喀斯特地貌區,柳梧鐵路項目建設需要“穿山越谷跨江”,施工難度大。面對重重困難和挑戰,建設者們奮勇擔當、逆流而上。

3月19日,柳梧鐵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盤龍柳江特大橋傳來好消息:大橋首榀預制T梁架設完成,這標志著盤龍柳江特大橋上部結構施工正式拉開序幕,柳梧鐵路站前2標施工進度再次向前邁進一大步。

建設初期,盤龍柳江特大橋橋址處地層結構復雜,跨越柳江,水位高、水流快,棧橋平台圍堰設防水深高度30m,橋位處岩溶非常發育,施工影響因素多、岩溶處置措施復雜。

剛接到前述項目時,中鐵大橋局LWZQ-2標盤龍柳江特大橋技術負責人李睿有點忐忑。“我是第一次面對喀斯特地貌,技術難度和地質環境給我們帶來極大挑戰。”李睿說,“但是,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

說干就干!

施工人員在不同區域有序忙碌。

在盤龍柳江特大橋,施工人員在不同區域有序忙碌。謝雨婕攝

為尋求解決方案,李睿及項目團隊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擔當精神,多次深入項目、深入現場,群策群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題方法。

針對廣西喀斯特地形、溶洞、溶槽發育情況,項目團隊先採用物探結合現場超聲波地質掃描等科技手法判斷岩溶發育情況。

針對盤龍柳江特大橋主墩鑽孔施工,採用全套管回轉鑽+旋挖鑽組合成孔施工工藝,成功克服了橋區地質條件復雜、水文變化頻繁、通航保障要求高等影響,有效保障了樁基的成孔質量和成孔速度,僅用108天就完成了33#主墩全部樁基施工,較橋區附近區域、同類橋梁樁基施工節省了半年以上時間,創造了岩溶發育地區大直徑鑽孔樁快速施工記錄。

同時,項目團隊採用“先圍堰后平台”施工技術有效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利用錨碇系統解決了雙壁鋼圍堰在裸岩地區無法定位固定的難題﹔利用圍堰內封底混凝土固定鋼護筒,解決了鋼護筒在裸岩區定位固定的難題﹔通過鋼護筒與封底混凝土組合結構承擔全回轉產生的豎向力。此外,採用深水基礎基岩非爆開挖技術,解決鄰近高速不可爆破施工的深水河床基岩開挖難題。

柳梧鐵路平南北制梁場。

平南北制梁場。柳梧鐵路項目供圖

工地建設越來越智慧

創新驅動發展,科技提升品質。

近日,記者走進平南北制梁場,工作人員在設備前下達生產任務,智能鋼筋加工一體化生產線隨即實現鋼筋自動下料,按設定數據完成鋼筋生產。

“很快,幾秒鐘就可以完成,大大提升了我們的工作效率。”平南北制梁場總工程師郭闖說,這個一體化生產線配置有數控彎箍機、數控鋼筋彎曲中心、數控鋼筋剪切生產線等數控加工設備,能有效減少鋼筋生產誤差,減少工人重復勞動。

說著,郭闖指著智能鋼筋彎曲機向記者介紹,該機器由計算機精確控制鋼筋下料和彎曲,對鋼筋進行自動化加工,加工角度精確到1°,定尺長度精確到1mm,加工形狀標准,加工量大,可實現節約人工20人以上。

鋼筋生產自動化只是平南北制梁場智慧化管理的其中一環。

工人在進行T梁底腹板鋼筋綁扎。謝雨婕攝

工人在進行T梁底腹板鋼筋綁扎。謝雨婕攝

在平南北制梁場的T梁環形生產車間,還設置有4條智慧移動台座生產線,日產梁4片,實現“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蒸汽養護、預應力一次張拉、移梁、壓漿”全預制周期的循環生產,通過改進模板系統和養生系統的施工工藝,生產周期由3天縮短至1天。

另外,該梁場打造的智慧梁場生產管理平台,以BIM模型構建三維數字孿生梁場,可通過硬件數據採集監控系統和AI攝像頭收集台座狀態、模板、鋼筋、混凝土振搗、養生、張拉和壓漿等工序生產進度數據,實現梁場全區生產可視化,實時掌握生產信息。存梁管理系統利用二維碼管理,一梁一碼,全周期生產數據可溯源,通過手機APP可視化快速存梁找梁。

在桂平特大橋,得益於智慧化工地的建設,每個橋墩上也都有自己的專屬“身份証”。

隻需要拿出手機對著橋墩上的二維碼掃一掃,“咻”的一聲,墩柱的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施工日期等基本施工信息就會一目了然出現在手機屏幕上。

LWZQ-5標項目書記鄧富勇說,利用互聯網技術,將二維碼識別技術延伸運用到墩柱施工環節,對每個墩柱都建立起數字化的名片,為工程建設過程提供施工數據打開便利之門。

蒙沖隧道周圍雲霧繚繞。謝雨婕攝

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蒙沖隧道。謝雨婕攝

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進入3月,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蒙沖隧道周圍雲霧繚繞,仿佛置身仙境一般。在隧道洞口附近,多台大噸位運輸車正在來往運輸爆破出來的洞渣,隧道內外時刻保持干淨整潔。

蒙沖隧道在國家級西山風景名勝區內,如何保護生態環境,是擺在項目面前的一道難題。

“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首位,堅持綠色施工。”LWZQ-4標項目副經理朱江雲介紹,隧道洞口與路基邊坡開挖后,及時施做防護工程,無紡布鋪設、植草綠化及時跟進,聘請環水保第三方監測單位對施工期和運營期開展生態監測,做到對風景名勝區最大的保護。同時,採取洒水和加蓋篷布的方式降低揚塵的產生,施工機械定期檢修,確保尾氣達標排放。

蒙沖隧道是柳梧鐵路逐“綠”前行,踐行綠色環保發展理念的一個縮影。

路基拱形骨架護坡綠化。謝雨婕

路基拱形骨架護坡綠化。謝雨婕攝

柳梧鐵路沿線風光秀麗,分布大瑤山國家級保護區、大平山自然保護區、桂平國家級地質公園、龍潭國家森林公園、西江梧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以及柳江-黔江流域、駕橋嶺-大瑤山流域、湘江-桂江流域水涵養生態保護紅線區等各類環境敏感區、文物遺址區。

面對保護與發展的“綠色大考”,柳梧鐵路在建設過程中,始終秉持“品質柳梧 先鋒鍛造”的建設理念,踐行“建桂粵鐵干線 圓百年大夢想”的建設使命,將柳梧鐵路建設成“精品、平安、綠色、和諧、陽光”品質工程,實現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的總目標,將綠色鐵路建設思想貫穿項目建設全壽命周期管理。

在鐵路勘察設計過程中,優化線路走向,確保線路繞避二級保護區及生態敏感度較高區域,遠離核心保護區,採取最大比例的橋隧比實現對保護區地貌最低干擾,減緩項目建設對植被、地形地貌的破壞,減少路段的土石方開挖﹔精心挑選與周邊自然環境相適應、相融合的植物品種,在確保鐵路運營安全的同時,使植被形態大小與色彩搭配有層次感並相互協調,營造和諧之美。

在鐵路施工建設時,嚴格按照設計及綠色施工要求,對隧道口、路基邊坡、橋下、臨建設施等區域實施覆綠,恢復和美化環境﹔在隧道口、拌合站設置排水沉澱及沉渣處理設施,使沉澱后滿足生產用水要求並循環利用,在避免了水環境污染的同時節約用水﹔施工中嚴格按照佔地紅線控制施工擾動范圍,避免對周圍自然環境的破壞﹔積極利用既有道路及房屋,修建便道及建設施工營地,縮減臨時用地,減少對各類土地的佔用。

柳梧鐵路紫荊瑤山隧道.jpg

逐“綠”而建的紫荊瑤山隧道。柳梧鐵路項目供圖

截至目前,柳梧鐵路全線臨建區域實施綠化36處,綠化面積共計約2.6萬平方米,擴建地方道路約151公裡,共計減少臨時用地約1514畝﹔共設置三級及以上沉澱池65座,累計減少15萬立方米生產廢水排放。

廣西柳梧鐵路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待柳梧鐵路建設完成運營后,將建設鐵路旅游綜合體,實施“快旅工程”圍繞桂平境內的桂平北站建設集購物、餐飲、娛樂、集散換乘、自駕租賃等配套功能的旅游綜合體,做好鐵路IP體系塑造,把鐵路車站打造成旅游重要吸引物,加強鐵路車站與旅游交通的無縫銜接。

(責編:陳燕、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