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傳統山歌煥發活力唱響新時代
春和景明萬物新,壯鄉大地又飛歌。
在龍城歷史長河中,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柳州山歌,承載著柳州人濃醇溫暖的鄉愁。
推開2024年的時光之窗,廣西柳州市立足山歌文化資源優勢,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推動“柳州魚峰歌圩”品牌走向欣欣向榮的嶄新局面,使其不斷迸發出新活力、新光彩,成為全國各地山歌愛好者爭相“打卡”的地方。這正是柳州積極踐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唱得歡,山歌沃土盛開似錦繁花
山歌,源於民間,唱於山水之間。
柳州人對山歌耳熟能詳,情有獨鐘。多年來,山歌文化如同一泓清泉,滋潤著每一位歌者。魚峰山下、小龍潭邊、江濱公園裡,每天都有人唱山歌、開直播,不亦樂乎。
柳州魚峰公園山歌區域人流涌動。柳州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小龍潭邊樹木多,樹高引得鳳凰落﹔自從來了劉三姐,柳州人人愛唱歌。”魚峰山歌仙廣場歌友如織、歌聲如潮,數以千計的柳州及附近縣市民眾相聚於此聽歌、對歌、趕“歌圩”、看高手對決,形成極具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觀。
不僅城市“歌圩”越來越旺,鄉鎮“歌圩”也百花齊放。
在壯語中,山歌被稱為“歡”,其曲調高亢激昂,旋律優美。在被譽為“廣西壯歡之鄉”的柳城縣,壯歡山歌基地成了人們了解山歌的好去處。每逢圩日,東泉鎮對河歌圩碼頭的山歌聲此起彼伏。
在鹿寨縣,平山山歌文化廣場、中渡西眉歌台等場所,時常飄出弘揚婚育新風、宣傳國情國策的妙音﹔在柳江區,山歌愛好者以歌會友、以歌傳情,“全民山歌大賽”吸引歌王們激情對決……“大基地”與“小舞台”的建設,跟上了時代節拍、融入現代生活,實現在原有文化根脈上的新生。
忙時唱、閑時唱、節日唱﹔唱政策、唱形勢、唱生活。春去秋來,龍城人民早已把山歌等傳統文化作為傳播現代文明的載體,常唱常新,寓教於樂,鄉土情韻絢麗多彩。
守得好,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
要讓山歌唱得更歡,得讓山歌傳得下去。
近日,在柳江區壯語文學校附屬小學,一場生動有趣的“山歌進校園”活動獲得該校師生的連連稱贊。“山歌是祖輩留下的寶貴財富,這種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鑒賞機會。”該校副校長覃柳麗表示,孩子們對山歌文化的了解、欣賞與熱愛,在這一次次山歌主題活動的浸潤中,不斷增強。
此外,柳州還加大了對自治區級非遺項目“柳州山歌”“柳州魚峰歌圩”傳承人的培育與挖掘。目前,區市縣級“柳州魚峰歌圩”非遺傳承人已有7人、“柳州山歌”非遺傳承人已有14人,他們在弘揚“柳州山歌”“柳州魚峰歌圩”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90后山歌手在魚峰歌圩青檀歌台下傳唱山歌。包華武攝
文化傳承,離不開交流互鑒,山歌更是如此。
自2014年起,柳州連續舉辦十屆“中國·柳州‘魚峰歌圩’全國山歌邀請賽”,吸引全國各地的山歌愛好者前來參賽。每年的“廣西三月三”傳統節日,極具廣西少數民族文化魅力的“柳州魚峰歌圩”,成為最具影響力的文旅活動之一。
火出圈,山歌新韻闊步走向世界
一粒粒山歌的種子栽種下去,一條條藝術枝葉繁茂四布,一朵朵文化繁花競相綻放。
在守住山歌文化的同時,柳州也在不斷探索其創新發展之路。
柳州市群眾藝術館非遺調研部副主任柳玉雯表示,不少山歌、文藝團體嘗試將山歌與現代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結合,創作出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作品。這讓山歌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新活力。
此外,自媒體的興起,讓不少柳州山歌手成了“網紅”。
網絡主播在直播間傳遞山歌文化。陳粵攝
“我們能‘紅’,全靠魚峰山下這塊寶地!”70后山歌手“老青年”目前在某短視頻平台坐擁132萬粉絲。提及網絡山歌的創作,他說:“我們將傳統山歌元素融入現代音樂創作中,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山歌的魅力。”
像“老青年”這樣的山歌手還有很多,他們的山歌視頻作品有著巨大的流量,借其粉絲量與傳播力,讓柳州山歌走出柳州,借船“出海”,傳唱世界。
“看他們唱山歌很有意思,我也跟著學了一些。”就讀於廣西科技大學的巴基斯坦留學生漢楠被網上山歌視頻的歌調所吸引,在去年“廣西三月三”期間來到“魚峰歌圩”過了一把山歌癮。他表示,“我會記住在柳州學習到的山歌文化,以后還要把它帶回家鄉。”
山歌,這一傳統卻充滿活力的藝術形式,正從柳州這片沃土歡騰而起,向著四海傳唱。(陳粵 付華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