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創新推動進出口商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改革 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充分發揮與東盟共挽、與粵港澳大灣區相融的獨特區位優勢,積極承擔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改革試點工作,創新工作方法,為深化“証照分離”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貢獻廣西經驗。目前,廣西已全面實現進出口商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屬地管理,健全機構資質認定和海關採信工作機制,在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賦能高水平開放,為更好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提供有力支撐。2023年1月至10月,廣西外貿進出口總值5661.4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東盟進出口總值2726.9億元,同比增長32.4%。
深入開展調研,創新實施分類引導。深入全區10家進出口商品檢驗機構進行現場調研,細化制定全區試點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試點改革目標和具體工作任務,探索完善進出口商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行政許可、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和海關採信等“一條龍”推進工作機制。根據性質類型、規模大小、技術能力和經營場所地點等將機構分為重點和普通兩類,選取中國檢驗認証集團廣西有限公司、通標標准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作為第一批試點改革對象,發揮標杆引領帶動作用,形成了2家領跑、15家跟進的梯次發展新格局。
同頻共振發力,創新採用“會審”評審方式。積極探索編制評審技術標准,統一評審尺度,組建技術評審委員會,破解難題,編制了《現場評審細則(試行)》《能力指標數據庫》和《評審專家數據庫》。創新採用多家“會審”方式,開展技術審查實施評估工作,確保評審結果客觀、公正、准確。探索與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共享合作。在評審組引入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實驗室認可評審員,與國際接軌等同採用國家實驗室認可的評審方式方法,提升評審的科學性、准確性、一致性。
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採用“並聯評審”模式。對已獲得CNAS實驗室認可的機構,優化技術評審程序,減少資質認定評審員數量,縮短技術評審時間,最大程度採信CNAS考核結果。鼓勵引導機構同時申請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和實驗室認可,實施“二合一”合並評審。創新採用“並聯評審”模式,形成資質認定和實驗室認可的評審結果採信互認、有效利用的新工作機制,推動資質認定和實驗室認可深度融合。採用“並聯評審”模式后,審批速度明顯提升,評審員數量和評審時間減少一半以上,提升了審批監管服務效能,減輕了企業負擔,不斷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
組建檢測認証聯盟,創新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貿易便利化。探索創新中國與東盟標准、檢測、認証認可等領域交流合作模式。組建中國—東盟新能源汽車檢測認証聯盟,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首個產、學、研、檢一體化創新協同聯盟。服務中國—東盟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研發中國—東盟新能源汽車標准技術貿易措施化信息服務平台和檢測認証一體化服務平台。推動檢測認証聯盟與東盟國家建立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共同推動檢測認証與產業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貿易便利化,助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更便捷更高質量走出去。
數據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12月14日第11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