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村一輔警”給鄉村社會治理帶來新變化

![]() |
村輔警開展調解工作。桂林市公安局供圖 |
漓江河靜靜流淌,哺育一代又一代的桂林人。在這片土地上有1684個行政村,數百萬人生活在鄉村。鄉村生活平安是幸福的前提,在桂林鄉村除了美麗的風光,還有獨具特色的“一村一輔警”機制,這猶如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被激活,點亮了鄉村平安幸福新生活。
村村有了村輔警
上午8點,陽朔縣興坪鎮大坪村委村輔警曾廣利,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連日來,他忙著引導群眾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大部分群眾還是很配合的,但村裡有少數群眾不懂反詐APP是怎麼回事,“我的手機不用安裝的,騙不到我的”,村輔警曾廣利被群眾拒絕了。
在准備了一些案例后,曾廣利再次上門對群眾做工作。一個多小時裡,曾廣利講案例,還用自己的手機給群眾看被騙的例子。“安裝反詐APP后,裡面的來電預警功效可有效攔截可疑來電、可疑短信或可疑詐騙APP的安裝,能夠智能識別騙子身份並提前預警。同時,在用社交軟件轉賬時,反詐APP能夠自動核實對方身份的真實性,防止財產損失……”這麼有用!看了這些,群眾這才恍然大悟,很快在曾廣利的指導下裝好了反詐APP。
忙完了這裡,曾廣利又趕往另外兩戶群眾家中,聽說這兩家人最近因為起房子有了矛盾,他准備去調解……
這是一名普通的村輔警的日常工作狀態。在桂林1684個行政村,每天都有村輔警在為群眾辦著“小事”。2021年以來,桂林市公安局緊密圍繞“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主線,以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活動為牽引,以提升“打防管控治”實戰效能為目標,全面推進“一村一輔警”專項工作,建立“一村一輔警”機制。
村輔警圍繞“九大員”工作職責(治安防范員、信息收集員、人民調解員、義務消防員、法制宣傳員、交通勸導員、禁毒幫教員、為民服務員、生態環境保護員),發揮“人熟地熟”的優勢開展工作,成了基層治安防控的排頭兵。
“一村一輔警”是桂林平安鄉村建設的亮點。自“一村一輔警”政策實施以來,在化解矛盾糾紛、開展法制、反詐宣傳,降低農村治安警情、農村交通警情等方面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一村一輔警”開展巡邏防控1.93萬次、宣傳教育2.1萬次、交通疏導4467次、開展護學崗2924次、為群眾辦實事1744次、化解矛盾糾紛219起、開展生態巡查1.6萬次等。一個個的數據,背后都是群眾收獲平安的生動的故事,是公安部門牢記宗旨、服務百姓的使命擔當。
雞窩渡的“新變化”
桂林加快打造世界級山水旅游名城。讓世界認識桂林,總有一條路是從桂林的鄉村出發。近年來,桂林加大鄉村建設,加快文旅融合,村庄變景區的案例並不少見。特別是陽朔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先導區,鄉村成為景區,“一村一輔警”工作也在陽朔有了先進經驗。
陽朔縣雞窩渡村,道路干淨整潔,路兩旁盛開的三角梅好不熱鬧,還有小橋流水,仿佛公園一般。村民還把各自的家訓“晒”在家門口,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太美了,真羨慕這裡的村民,居住環境比小區還要好!”游客悠閑漫步於此,總能聽到這樣的稱贊聲。
這樣的變化讓很多村民過去想都不敢想。雞窩渡村就在遇龍河邊上,村裡170多戶600多人。“這裡的農民大多都在從事旅游相關的行業,村民的收入水平並不低,但村裡的面貌卻真的讓人不好意思說。”村民徐文通是本地人,他說過去房前屋后到處是垃圾,村裡遍布雜亂的豬欄、牛欄,到了下雨天污水橫流,夏天的時候蒼蠅滿天飛。改造后的雞窩渡旅游民宿發展飛速。民宿酒店有40余家,每年接待游客1000多萬人次,境外游客80余萬,然而新的問題也來了。矛盾糾紛多、物品丟失案件頻發、監控盲區多等。旅游服務無小事,一次暖心的服務,展現了一方水土上人們真情善意的民風民俗,“一村一輔警”的機制在這裡再次發揮了作用。
2023年1月2日,廣東一游客劉女士在雞窩渡一家民宿入住。因酒店沒有停車位遂將車停在旁邊的停車場,沒有留意“停車收費”字樣,待第二日其欲取車時,停車場老板村民莫某向其討要35元停車費,劉女士認為不應該收費,后產生矛盾糾紛,雙方爭吵激烈,村輔警王燕斌得知情況立即前往調解。經努力,酒店幫劉女士支付停車費,雙方達成和解,矛盾成功化解。
2023年1月25日,大年初四,雞窩渡游客爆棚,海南游客張先生一家三口來到萬景碼頭游玩,因人多擁擠,其6歲小孩不小心走散,在尋找了二十多分鐘無果之后,張先生無奈之下便向正在巡邏的村輔警王燕斌求助。王燕斌一邊向所裡匯報,一邊仔細詢問張先生一家活動軌跡,再通過查看碼頭視頻,經努力最終在工農橋橋頭發現了張先生小孩,張先生一家對村輔警王燕斌感謝再三,溢於言表。讓心靈與山水同美,陽朔警民用行動在詮釋。
據了解,雞窩渡村“警宿驛站”於2019年10月建立,是陽朔縣城關派出所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中服務民宿行業發展的一個駐村工作站,派出所服務窗口前移點之一,也是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的一個支撐點。
“警宿驛站”在民宿企業相對集中的村庄開展治安防控、糾紛化解、服務企業和服務游客等工作,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警宿驛站”聯合陽朔縣民宿協會,在周邊民宿酒店抽調20名黨員志願者負責村庄及周邊景區治安巡邏、法制宣傳、報警救助等工作,提供場地為過往游客提供休息、避雨、手機加油等服務。“警宿驛站”在雞窩渡村主要干道、道口建立“村屯天網”,並結合民宿酒店監控,鼓勵村民家中安裝監控。目前,轄區視頻監控基本全覆蓋。至今,共調解矛盾糾紛60多起,調解成功率達100%。陽朔“一村一輔警”工作在雞窩渡有生動實踐,陽朔“樣板”先進經驗遠不止於此,“數字化”改革成為標杆。 走進陽朔縣公安局“和平”創新實驗室,機器人講解員小創開始介紹:尊敬的各位領導,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蒞臨陽朔縣公安局檢查和指導工作……
“和平”創新實驗室建立於2021年6月,是陽朔縣公安局為村輔警量身打造管理平台,它是聯合科技公司創新研發“一村一輔警”“朔安”管理系統,可將村輔警“九大員”工作職責,數字化模擬植入“朔安”平台,促使實現縣局、派出所(大隊)工作任務下派精量化、掌握情況動態化、收集成果數據化。同時,利用“朔安聯動指揮移動終端”將村輔警巡邏防控在線化、可視化。陽朔114名村輔警利用自己的腳板加“朔安”的面板,已經在治安防范、矛盾排查、生態環保、交通宣傳等9大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朔安”使用1年多以來,村輔警已經在平台上記錄了超過15萬條工作日志,陽朔正在用特有的方式感受轄區社會的各個角落和百姓的喜怒哀樂。堅持科技創新,推動一村一輔警工作機制插上信息化“羽翼”,這是數字化中最特色的先進經驗。
目前,陽朔還推動落實“四個一”的建設,即:打造一個所,即陽朔鎮派出所,實現派出所工作業務數字化、內務管理數字化、服務群眾數字化﹔打造一個隊,即應急處突大隊,實現大隊警力巡邏路線數字化、可視化﹔打造一條路,即蟠桃路-抗戰路-十裡畫廊,實現交通道路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打造一片街,即西街景區,實現景區人流管理數字化、應急處置預案模塊化。創新“朔安”管理平台,以“面板+腳板”“數字+警務”的模式,強力推進“一村一輔警”暨“網格化”管理工作,“一村一輔警”工作陽朔“樣板”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陽朔縣114名輔警兩年來共為群眾和游客找回走失孩子、錢包遺失、上門辦理相關証件等熱心好事1635件。2022年,陽朔縣實現了矛盾糾紛、警情案件、公共安全事故“三下降”和安全感滿意度“雙提升”。
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截至目前,全市“一村一輔警”開展巡邏防控1.93萬次、宣傳教育2.1萬次、化解矛盾糾紛219起、開展生態巡查1.6萬次……
“一村一輔警”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村民喜歡村裡有輔警,群眾也想要成為一名輔警。正如輔警曾廣利所說,“穿上警服的第一天起,我就感覺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使命,警服一穿就代表著公安的形象。我要兢兢業業做事,為轄區群眾服務。”據統計,目前為止,桂林市在社區警務平台注冊的輔警人數為1766名,注冊率105%。一種機制想要常態化地運行下去,離不開科學謀劃。桂林市“一村一輔警”機制從籌建到落地,確保了方案政策明確到位,后勤保障支撐到位,組織構架搭建到位。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一村一輔警”確保了“七個有”:辦公有場所、出勤有裝備、巡查有車輛、採集有工具、工作有台賬、管理有制度、獎懲有辦法。
現如今,在桂林全市范圍內,“一村一輔警”警務機制除了陽朔的創新先進經驗,還有:秀峰分局在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進一步推進轄區內河流、內湖的“河湖警長制”,由村(社區)輔警牽頭開展日常巡查﹔靈川縣局將駐村警務室與交通勸導站合署辦公,充分發揮“兩站兩員”作用,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填補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不足……全市各級公安機關形成了具有桂林特色的“一村一輔警”專群結合、群防群治、多元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全市公安機關將不斷推進“一村一輔警”機制建設,夯實基層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根基,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讓人們期待一個更美麗、更文明、更平安、更幸福的桂林成為現實。(周文瓊、劉傳勇)
![]() |
村輔警在村裡開展日常巡邏。桂林市公安局供圖 |
村輔警走村入戶了解社情民意。桂林市公安局供圖 |
![]() |
民警余和平介紹“朔安”系統。桂林市公安局供圖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