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壯鄉

桂北瑤寨:文旅融合唱響綠色幸福曲

2023年01月07日10: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1月7日第2版頁面截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1月7日第2版頁面截圖

冬日南國,暖陽高照。在位於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的大寨村,層層梯田環抱於山間,綠意掩映的山坡上,一座座吊腳樓錯落分布其間。一條條石板小路上,不時有手提各種年貨的村民走過。春節臨近,村裡的年味越發濃厚。

大寨村地處知名的龍脊梯田核心區,近日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因為大山的阻隔,大寨村曾是貧困的代名詞,當地一度流傳著“嫁女不嫁大寨村”的說法。如今,村民依托農業景觀龍脊梯田,過上了“扛著犁耙種田地、唱著山歌搞旅游”的新生活。

冬日清晨,一聲聲雞啼打破黎明的沉寂,一縷縷炊煙在農家升起。32歲的村民潘早香換上一身傳統紅瑤服飾,在火爐旁一邊哼著瑤族歌曲,一邊打油茶。母親則坐在她身旁繡起了花,母女倆商量著春節期間的計劃安排。

“現在我們主要是忙著准備年貨,雞鴨魚肉是必不可少的年菜。現在生活好多了,不像過去,一到冬天就為吃穿發愁。”回憶起過往生活,潘早香感觸頗深。大寨村四面環山,曾經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全村僅有一條泥巴小道穿過層層山嶺通往山外。村民隻能通過馬拉人扛、肩挑背馱,從山外運回所需的生產生活資料。

“這裡的山路十八彎,過了一山又一山,過了一彎又一彎。”時至今日,兒時的順口溜仍讓她印象深刻。通往外界的山路,是她和母親一步步丈量出來的。

生活條件過於艱苦、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生態破壞日益嚴重……面對莽莽大山和先輩遺留的一片片開荒之地,如何走出一條富民發展的新路徑成為一代又一代大寨人不斷思考的問題。經過各種嘗試后,大寨村同桂林的旅游公司合作,村民積極入股水田,將世代在山坡上開墾的田地打造成景區。

“我家入股了近1畝水田,每年有上萬元的分紅。根據公司規定,我們統一放水插秧,統一時間收割稻谷。”潘早香說,現在種田就是種風景,期待新的一年,村裡的旅游紅紅火火。

嗅到商機的潘早香一家,在村裡較早開起民宿和餐飲店。“旅游最紅火時,最多一天接待1000多位游客,做飯都忙不過來,需要找鄰居幫忙。”潘早香說,開發旅游后,游客越來越多,整個村子人氣越來越旺,村民們看到新商機,外出務工的青年紛紛返鄉創業,村裡的民宿和餐飲業迅速發展。

“現在靠山吃山,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為了豐富景觀的多樣性,新的一年,村裡打算在山腳試點種植200畝油菜花。”大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余瓊通說,他們見証了綠水青山“變現”的過程,將世代守護好這裡的綠色財富。

在旅游的持續推動下,當地瑤族文化煥發新的生機。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晒衣節”期間,不少當地居民展示織布藝術和瑤族服飾,“打旗公”、紅瑤婚禮等特色民俗活動也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參觀。“每當有游客到來,我們都會組織篝火晚會,表演民族歌舞等,很多外國友人都來這邊體驗。”潘早香說。

“瑤族服飾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一有時間就做手工。一件純手工的紅瑤上衣能賣到上千元,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潘早香笑著說,文旅融合在助推民族文化傳承發揚的同時,也推動當地臘肉、竹筒飯、辣椒等特色食物和農產品的銷售。

如今,獨特的紅瑤民族文化和壯觀的梯田景觀相互依托,成就了大寨村蓬勃發展的鄉村旅游業態。“今年我們打算多准備一些年貨,期待春節期間能有更多的客人來這裡游玩。希望新的一年,大寨村的發展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也更加幸福。”潘早香說。(據新華社南寧1月6日電 記者黃慶剛、王嘉偉)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1月7日第2版)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