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右江區:黨建引領為鄉村振興“加碼賦能”

2021年以來,百色市右江區全力推進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著力強化組織建設、人才引育、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突出黨建引領為鄉村振興“加碼賦能”。
筑牢鄉村振興“橋頭堡”,以組織振興促推鄉村振興。始終堅持組織振興促推鄉村振興,結合“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示范縣鄉創建,開展鄉村“陣地提升”“創星爭旗”“達標創優”等活動,標准化建設41個村(社區)服務場所,創建81個鄉村屯達標黨組織、13個村(社區)星級黨組織、26個紅旗村、2個紅旗鄉鎮,整頓轉化7個軟弱(后進)村黨組織,深入開展發展黨員“擴源提質”工程和“雙培雙促”活動,2021年全區共發展黨員453人,全面推行農村黨員戶挂牌、評星定級制度,開展干部聯系黨員、黨員聯系農戶、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活動,提升黨員參與鄉村振興積極性和榮譽感。抓好典型示范,在9鄉鎮(街道)77村先行先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創建“興業”“富民”“魅力”“生態”4條示范帶20個示范點,不斷提升鄉村振興“形實魂人”。
建強鄉村振興“主力軍”,以人才振興促推鄉村振興。出台《右江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右江區高層次(緊缺)人才引進、培養和管理暫行辦法》《右江區鄉村振興農村實用人才選拔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構建人才引育留“全鏈條”。2021年通過公開招考、公開招聘等方式,全年引進公務員21人、教師343人、醫技人員75人、事業技術人員76人。招聘“土專家”9名,挖掘種養殖能人、專技能人、文藝工藝傳承人、電商經營管理能人和鄉賢人才等1202人,建立鄉村振興實用人才庫。圍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急需人才,選派10名年輕干部到鄉村振興指揮部歷練,3名年輕干部擔任工業振興特派員,131名年輕干部到村擔任鄉村振興第一書記、工作隊員,選派35名選調生到村任職,實現推進鄉村振興、鍛造年輕干部的“雙贏”。在全區9個鄉鎮(街道)挂牌成立綠領人才工作站,搭建19個鄉村人才實訓基地,開發12門專題精品課程和4條現場教學精品線路,舉辦鄉村振興主題培訓班18期,不斷拓寬干部眼界思路、激發干事創業熱情、提升干事創業本領。
拓寬鄉村振興“致富路”,以產業振興促推鄉村振興。制定《右江區2021年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重點任務》方案,從項目建設、發展路徑、制度改革、隊伍管理等方面明確發展壯大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要求。聚焦區級“5+2”和村級“3+1”特色產業,推行“集體+合作社”“集體+企業”“集體+園區”和“集體+種養”“集體+旅游”“集體+物業”“集體+商貿”等發展路徑,大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抱團發展”,打造了六沙柑橘產業園、那祿油茶產業園等一批集體經濟示范基地。通過多村聯建、飛地建園等方式,打造富林香花油茶市級集體經濟產業園,龍景街道福祿村酸菜產業園、汪甸瑤族鄉飄零村春砂仁種植產業園、泮水鄉馱安村百香果種植產業園和四塘鎮百蘭村“雙高”糖蔗種植產業園等7個縣級集體經濟產業園。2021年底,實現村級集體總收入達1140萬元,103個村均收入達5萬元以上。
育好鄉村振興“文明風”,以鄉風文明促推鄉村振興。堅持“黨建引領、四治融合”為主線,把基層黨建與鄉村治理結合起來,健全完善“一約四會”,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作用,在全區775個屯全覆蓋建立772個“一組兩會(黨小組+戶主會+理事會)”,構建村民參與基層治理工作機制。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省辦,反對鋪張浪,反對封建迷信,積極開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最美系列”評選活動,引導廣大干部群眾,以身邊的人或事為榜樣,自覺見賢思齊。充分發揮鎮文化站、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的作用,組建鎮村文藝隊伍,經常以各種節日為契機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充分運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文藝宣講隊”等載體,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移風易俗、惠民政策、法律法規等內容,確保黨的“好聲音”傳導到基層“神經末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振信心、凝聚力量。(熊志成、王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