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醫共體模式讓鄉鎮居民在“家門口”享三甲醫療服務

人民網桂林4月25日電 (黃子婧)4月18日,在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桂醫二附院”)的桂林市臨桂區醫療衛生共同體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內,醫生們正在通過遠程會診系統認真查看區域內各衛生院上傳的超聲影像,為鄉鎮的患者進行診斷。
醫師在進行影像會診。人民網黃子婧攝
如今得益於桂醫二附院醫共體模式的建設,臨桂區的鄉鎮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療服務。
2019年,桂林市臨桂區被確定為國家緊密型醫共體試點縣區。3年來,作為牽頭醫院,桂醫二附院與臨桂區政府在構建“三一”(三甲醫院和一級衛生院)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我們與下屬的13個公立醫療機構聯合形成一個醫共體,目的是為鄉鎮的居民提供更專業的醫療服務,讓老百姓獲益。”桂醫二附院副院長王海鵬介紹,桂醫二附院通過人才、技術資源雙下沉,實現專科建設精准扶持,推動實施鄉鎮差異化發展和醫共體管理同質化發展。
第二附屬醫院下派專家到鄉鎮醫院常駐。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宣傳科供圖
2021年以來,桂醫二附院共派駐3名院長(執行院長)、54名醫療技術骨干到分院,其中博士2人,碩士26人,中高級職稱佔比超過50%,覆蓋了內、外、婦、兒、急診、中醫、康復等相關專業,開展新項目、新技術41項。並在試點衛生院六塘、五通和兩江分別設立中醫康復科、口腔科、疼痛科、超聲專科聯盟7個,聯合病房1個,成立皮膚科、婦產、麻醉、兒科等聯合門診,大幅提升基層診治能力。
“真沒想到,10年后,五通衛生院又可以做闌尾切除手術了,大醫院派駐專家做的手術放心又便捷。”患者唐先生(化名)感慨。臨桂區五通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展宇飛介紹,桂醫二附院積極發揮“醫共體”牽頭醫院的資源優勢,派駐十余名醫生進駐醫院,提高了基層醫療技術水平,讓群眾在鄉鎮就可享受三甲醫療服務。
線下資源下沉,線上同時發力,充分利用遠程會診系統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日前,桂醫二附院遠程超聲會診中心與臨桂區醫共體13家單位全部開通,已為多位患者進行會診。
醫師在進行影像會診。人民網 黃子婧攝
“當患者在基層醫院完成CT/DR檢查並上傳影像資料后,我們的醫師會閱片,給出初步診斷並整理出報告,二線醫師再次審核后,才會將報告傳輸回去。”放射科副主任何勇介紹,現在各鄉鎮每天的影像會診需求有40多人次,醫生都能在當天全部完成任務。
據了解,目前臨桂區醫共體范圍內已開通影像(CT、DR)遠程會診系統、遠程心電會診平台、遠程超聲會診中心、區域檢驗中心、區域病理中心,已完成影像會診及報告7000余例次,心電會診及報告15900余例次,其中高危病例72例。
臨桂區醫共體辦公室主任謝福生表示,通過區域醫療分級系統實行信息聯通,打通轉診各關鍵環節,避免了患者到上級醫院再次檢查,為患者提供更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桂醫二附院還通過建立醫共體培訓學校,進一步提質賦能基層,加強(衛生院醫務人員及)鄉村醫生的培訓、管理,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據悉,為強化村醫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2019年以來桂醫二附院連續開展了多期鄉村醫生培訓,參加培訓人員共計900余人次﹔同時開展義診進鄉村服務10余次,主動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真正做到惠民利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