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市覃塘區:小戶變大戶 聯營獲共贏

農戶正在插秧。
3月30日,在覃塘區水稻產業聯營體示范基地——山北鄉石馬村農業產業化聯營體上演著一幅幅農戶同心、熱火朝天鬧春耕的動人景象。
山北鄉石馬村農業產業化聯營體於2021年3月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實行成員代表大會制度,社員代表共選出19名,設立理事會、監事會。目前石馬村農業產業化聯營體入股社員共計400余戶,入股土地1050多畝。合作社由社員共同出資,按入股的地塊每畝20元籌措資金。
看著轟隆的機械犁翻田土,並自動將青苗插入到水田中,山北鄉農業產業聯營體職業經理人韋學活喜笑顏開,向我們介紹了實行聯營體經營模式后的一些變化:“去年我被聘為農業職業經理人,感到非常高興。未聘任前,我是當地水稻種植大戶,常年租地500畝,以前租地種糧的時候,有些群眾不願意,出現了‘插花’地。現在這情況消除了,畝均耕作、運輸、管理成本降了30元左右。連片種植后便利標准化生產,能按無公害標准化生產規程種植,產品品質得到了保証,銷價高出一成多,我們的收成也就多了。”
“我在附近的中板廠打工,原來自己種有3畝水稻,去年把所有的水田入股聯營體后,專心在中板廠做工,老人也能安心照顧小孩。不會因為農忙搶季節,要看老板的臉色三天兩頭請假了,收入增加了不少,現在同時供孩子讀高中、初中和小學也沒有什麼壓力。”談到實行聯營體經營模式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變化,石馬村農戶黃桂良娓娓道來。
農戶正在犁地。
覃塘區山北鄉農業農村中心干部劉偏文說:“山北鄉全面推行“三落實一線辦”,2021年召開戶主動員會12次,挨家挨戶上門宣傳動員800多人次,帶動農戶入股聯營體合作計270余戶。建立優質稻產業發展黨小組,建設了600多畝的石馬農業產業聯營體試點基地。另外,我鄉建立了鄉村振興人才庫,累計遴選、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20人,為產業振興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人才保障。石馬農業產業聯營體實行“保底+二次分紅”的利益分配機制,按1:1:2:6實行利潤二次分配,全年總利潤36.2萬元,保底收益400元/畝,保底總金額19.9萬元,剩余利潤16.3萬元。按照覃塘區推進農業產業聯營體“一年試點、兩年推廣、三年全覆蓋”的總體安排,經過一年的努力,現在山北鄉農業產業聯營體規模迅速擴大,入股社員達500戶以上,入股土地1200多畝。到2022年底,山北鄉將建成各類農業產業聯營體基地10個以上,聯營體入股土地將突破2000畝。”
據了解,農業產業聯營體,是在自由自願、風險共擔的基礎上,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聘請農業職業經理人統一經營,實現經營規模化,各方利益分享、虧損共擔的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模化的經營,讓聯營體獲得了農資購買、產品銷售的優惠渠道,稻種、肥料等農資可以從廠家成批購進,僅肥料價格每噸就節省了200元,每畝農資成本減少了40元,去年聯營體社員兩季共分到567元/畝(含稻谷補貼),原來租地的農戶也比原來增收了167元/畝,聯營體經營模式給當地農戶注入了一支發展強心劑。(韋永滿、曾令造、黃家勝)
來源:覃塘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