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響發展新引擎 打造產業新高地
三江侗族自治縣全力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綜述

人民網南寧1月20日電 “油茶幼林前三年以培養樹冠結構為主,大家在修剪時,過長過密、重疊交叉的枝條要舍得剪除,做到‘一干三枝九條梢’,確保樹體通而不空。”1月11日,在八江鎮布代村布代屯油茶基地,縣林業局科技特派員潘禎陽一邊示范一邊講解,耐心地指導當地群眾學會油茶林管護技術。
近年來,三江著力堅持高位推進,聚力創新發展理念,全力延伸產業鏈條,目前,全縣油茶面積達61.7萬畝,佔林地面積的24.8%,覆蓋33萬農村人口。全縣共有油茶加工企業2家,油茶加工小作坊138家,油茶專業合作社21家,百畝以上油茶種植大戶149個,年產茶油4381噸,年產值達5.2億元。新品種油茶挂果后,油茶年產值預計可達13億元,畝產茶油可達30公斤,比現有油茶林產量增長6倍以上,年均每畝增收2500元以上,油茶產業已成為侗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強化“三個保障”,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
三江著力加強組織保障、政策保障和資金保障,成立三江縣油茶品改低改和茶油品牌打造領導小組,統籌鄉村產業振興工作職責,逐級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實行目標績效年度考核制度,有效推動油茶產業發展。實施產業獎補,加大推進油茶產業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三江縣2016年-2020年優質高效油茶林種植項目實施方案》和《三江縣“十三五”油茶基地產業路建設項目以獎代補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對實施油茶品改和油茶新植的農戶每畝分別補助2750元和1750元﹔對新建連片100畝以上或相對連片200畝以上油茶林示范基地,實施產業路建設按每公裡8至12萬元的標准獎補,基地生產路建設按每公裡3萬元的標准進行獎補。三江還按照“渠道不變、充分授權、權責對等、精准發力、注重實效”的原則,為高效油茶林種植項目申請貸款1.65億元,並整合林業、農業、發改等部門涉農項目資金,用於發展油茶產業。
創新“三個模式”,打造產業融合“新高地”
三江聚力創新造林模式、組織模式和帶動模式,實施“大坑、大肥、大苗”地膜覆蓋造林方式,通過以短養長、以養代撫的方式,推廣“行間間種茶葉、株間間種中草藥、南瓜、花生”等農作物模式,全面提高造林成效。以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發展集體經濟作為推進油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農村林地資源、資金、人力等生產要素聚集,進一步完善推廣“公司+基地”“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或種植大戶)+農戶”等經營模式,鼓勵和引導油茶龍頭企業、經營大戶、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戶建立利益共同體,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托管、聯耕聯種等方式參與油茶產業發展。同時主抓“雙高”示范基地建設,建設一批油茶高產高效示范園和油茶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結合林下種養、生態旅游等業態,不斷拓展油茶產業功能,挖掘林地發展潛力,實現主導產業多次增值、多重收益,推動油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延伸“三個鏈條”,拓展產業增效“新空間”
三江全力延伸油茶產業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和市場營銷“三大鏈條”,著力加強油茶產業龍頭企業帶動,按照“扶強、扶優、扶大”原則,集中有限資金精准投入,培育生產標准、技術集成、管理科學、品牌知名、產業集聚的油茶加工企業以及綜合利用主體,推進油茶產業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同時建設三江侗族自治縣公共檢驗檢測中心,對油茶產品質量進行檢測與監督,確保優質油茶產品投放市場﹔支持企業創建品牌、原產地標志、綠色及有機產品QS質量認証工作,目前三江已創建“風雨橋”“程陽橋”“孟江油茶”“三椿”等油茶品牌,並取得產品QS質量認証。三江還通過全媒體對外發布油茶產品信息、組團參加各地農產品博覽會、邀請各路客商到三江考察洽談等方式,全力拓寬油茶產品銷售渠道,實現專業化生產、代理商經營、專業市場批發和電商銷售等多種營銷模式,產品遠銷國內各地及東南亞國家。
“今后,三江侗族自治縣將進一步加強油茶后期管護和風險防范工作,著力提升油茶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茶油檢測中心建設,深入落實自治區油茶產業‘雙千’計劃,持之以恆抓好油茶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加油’!”1月14日,在柳州市召開的油茶產業發展工作會議上,三江縣委副書記、縣長陳震如是說。(龔普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