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亮點多

2021年以來,博白縣全面結合實際,通過圍繞做好防貧監測動態管理目標,建立“三支隊伍”、完善“雙向聯動”、強化“三個聯系”,創新推行“3+2+3”工作機制全面推進精准防貧工作,在隊伍、制度、責任上下功夫,有效解決了落實脫貧戶監測、針對性幫扶等問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取得良好成效,全力推動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在數據信息管理上,創新“三三二”工作制強化數據信息管理 ,健全“三大體系”,落實“三大制度”,強化“兩大保障”,組建縣鎮村三級信息數據管理隊伍,實行網格化管理,每月組織開展基礎數據核查攻堅行動,“線上”縣級工作組每周開展數據信息監控,同時組織縣直各相關行業部門進行數據比對,全面匯總疑似存在問題,及時研判並反饋到“線下”鎮村工作組核查,消除不准、不實數據信息,系統開放后及時組織人員錄入,全面保障了數據信息“線上”和“線下”相統一。
在鄉村建設上,“四個一批”為抓手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建設。以黨建引領一批、鄉賢助力一批、主題打造一批、產業塑造一批的“四個一批”為抓手,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的“博白樣板”。主要通過結合博白縣主要名勝古跡大平坡水樓的優勢,將大平坡屯作為鄉村振興先行示范點進行打造﹔結合廣西早期革命運動杰出的組織者和領導人朱錫昂烈士、熊景升以及“江南才子”朱光,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的重要戰場等豐富紅色資源優勢,以專項資金升級打造縣級朱錫昂紀念館、老屋地下革命舊址、朱光故居等“十大紅色學堂”文化振興示范點。
此外,還推出3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王力愛國足跡之旅、朱錫昂紅色革命之旅、桂東南抗日烽火之旅。將紅色旅游路線與傳統村落、鄉村振興示范點、客家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利用紅色學堂在講好紅色故事的同時講好鄉村振興故事,激發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傳承好博白紅色基因,全力投入鄉村振興建設。
同時,該縣立足產業振興,在全縣大力建設產業核心示范園和田園綜合體,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全面帶動脫貧戶增收,示范帶動產業發展壯大。如博白縣三樺公司打造了一個“看得見山水、聞得見花香、聽得見鳥叫、品得到柑甜”的“一起同柑”沃柑產業核心示范園,該產業核心示范園“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在全縣推廣,為全面助力產業振興提供了標杆。
博白縣還以鄉賢“+聯誼會、+三清三拆、+產業發展”模式,成立鄉賢聯誼會5030多個,登記在冊的鄉賢共16779人。2021年以來發揮鄉賢文化,通過鄉賢捐款捐物總額達5213萬元,發動鄉賢帶頭“三清三拆”拆危舊房300多間,助力招商引資項目總值達48.96億元,打造了500畝的富硒米基地、700多畝的油茶基地等示范點,全面推進了鄉村建設。(李榮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