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縣獲“第六批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稱號

近日,博白縣榮獲“第六批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稱號。第六批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申報評價活動由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經市級擇優申報、省級評審推薦,農業農村部最終認定。
近年來,該縣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著力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提高農機裝備能力,以農業機械化、服務社會化提升農業生產水平、促進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增長,助推博白鄉村振興發展。目前,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25.47萬畝,糧食總量44.59萬噸,超額完成糧食生產任務,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均排全市第一。先后獲得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農業產業(糧食)科技重點示范縣、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示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全國富硒農業示范基地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並連續多年獲得中央下達廣西產糧大縣獎勵資金。
博白縣菱角鎮三華農業沃柑基地水果分選包裝系統。博白縣委宣傳部供圖
強化惠農政策引領,全面提升創建水平
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不斷提高農機裝備水平。近五年,博白縣累計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700萬元,補貼農機具2.2萬台(套),受益農戶1.85萬戶,拉動農民投資9200萬元。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達89.2萬千瓦,擁有各類主要農業機械已達127418台(套),全縣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1.19%。此外,創新社會化服務模式,連續兩年立項實施種糧大戶5萬畝綠色高產高效水稻種植社會化服務項目,全力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並實行“八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機械整地、集中育秧、統一機械插秧、統一病虫害防治、統一水肥管理、統一機械收割、統一烘干),引領帶動農民合作社發展壯大,培育種糧大戶建設一批水稻標准化、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片(基地)。同時在耕整、收獲、烘干等環節安裝北斗導航面積、重量自動監測儀,全面提升水稻種植社會化服務。
此外,實施好區農機服務中心支持的2021年度500萬元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和生產托管項目。重點抓好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實現機械化技術應用新突破,為保障全縣糧食安全和推進農業現代化提供組織技術支撐。2021年全縣機耕面積55253公頃,機插秧面積22352公頃,機收面積55083公頃,機械化烘干稻谷16.2萬噸。
強化示范引領和隊伍建設,力促農機化提速發展
博白縣不斷加強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應用,開展水稻生產機械化育插秧、大棚煉秧中心、無紡布煉秧、高性能插秧機操作與應用、機械化植保、機械化收獲、秸稈還田、稻谷烘干等技術培訓、演示、現場觀摩活動21期,培訓農機人員2100多人次。連續五年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確定了適合博白水稻生產應用的農機化主推技術4項,在農機合作服務組織、農機大戶、水稻種植戶中培育了一批農機科技示范主體,並經常組織農機技術人員對農機科技示范主體、水稻種植大戶、合作社開展技術指導和農機培訓。
目前,全縣共發展股份經濟合作社86個,組織種糧大戶286戶相對連片種植水稻,種植總面積達5萬畝以上,遍布亞山、龍潭等鎮村,輻射帶動全縣27萬戶農戶種植水稻82.2萬畝,使村級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平均達5萬元以上。在水稻方面,連續五年舉辦全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現場觀摩會,演示推廣水稻機插秧、育秧、植保等全程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2018年6月舉辦玉林市水稻生產全程機械現場會,2020年11月舉辦全區水稻秋冬種機械化現場會,全方位展示博白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成果。
水稻機械化收割現場。博白縣委宣傳部供圖
強化新型主體培育,全力提升服務能力
注重培育農機服務組織,深入落實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政策,相繼出台《關於確定2018年博白縣中央財政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資金項目的通知》《2019年博白縣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實施方案》,按照“五有”“五化”標准,積極引導農機經營服務主體從耕種收為主向專業化植保、秸稈處理、產地烘干等全過程延伸,涌現出一批“互聯網+農機作業”“土地全程托管”“機農合一”和專業化植保服務等具有影響力的發展典型。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推動,涌現了一批新的、社會化服務能力較強的專業合作社,使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組織更加完善、更加專業化,農機社會化服務面積逐年遞增,全縣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快速提升。
目前,全縣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75家,社員1196人,其中,農機專業合作社54家。擁有各類農機具6500台(套),固定資產6000多萬元﹔具備全程機械化服務能力的農機服務組織達40個﹔被評為全國農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自治區級示范社3家,玉林市示范社8家,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加快,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重要支撐。(唐靜 劉威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