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區:黨旗領航搭起“致富橋” 菌菇生產撐起“致富傘”

近年來,廣西玉林市益康菌種植有限公司黨支部堅持走“產業扶貧,助力振興”的發展道路,採用“黨支部+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的引領作用、龍頭企業連接大市場的作用以及合作社上下聯動的優勢,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實現農戶與企業雙收共贏,搭建起以黨建夯實組織堡壘基礎搭起“致富橋”,村企共建,菌菇生產撐起“致富傘”的新路子。
開展2021年益康菌業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玉州區黨員教育中心供圖
黨建引領,多方聯動,搭建鄉村振興“平台”。益康菌黨支部先后與玉州區4個貧困村黨組織互聯共建,堅持“黨支部+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率先垂范,以玉州區食用菌種植生產基地為核心,農村合作社為基點,企業定標准、出產品、拓市場、創品牌,農戶入股、生產原料的發展模式,實現食用菌產業從農戶“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的共同體轉變。益康菌按照保底收益的60%給予貧困戶,20%給村集體,20%給村民合作社的標准,讓農戶與村集體經濟同時享受產業“紅利”,受益脫貧戶438戶累計1708人,間接帶動農戶約15000人致富。此外,益康菌種植基地優先安排脫貧戶、監測戶就業,實現戶月均增收2400元到3000元,大大降低了返貧風險,為玉州區撐起產業振興“致富傘”。
內培外引,科技創新,激活鄉村振興“引擎”。聚焦產業發展需求,把“育才”與“引智”相結合,讓田間地頭成為孵化產業振興人才的新高地。益康菌黨支部書記楊國勤結合送科技下鄉、科技活動周等活動,打造“產業基地-產品加工-種植-銷售”一體化人才培訓體系,通過現場講解、手把手示范指導、入戶面授交流、集中培訓等形式,每年培訓220多名種植能手。黨支部引進品質與產量兼優的“廣西十大優質米——壯香優白金5”,聯合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黨員骨干等力量成功推廣種植優質稻500畝,每年免費發放稻種1800畝,使農戶通過種子減負增收200元/畝/年。同時,研發應用基於網絡及手機APP應用的質量追溯系統、“智能網絡噴淋系統”和“高效節能滅菌室”等技術,使設施農業生產進入數據化時代,有效解決了傳統的食用菌種植瓶頸難題,食用菌菌包成活率由原來的85%提升到了98%,大大提升了菌包成活率,使產出和產量有了有力保障,為玉州區鄉村建設撐起產業振興“科技傘”。
分紅發放儀式。玉州區黨員教育中心供圖
立足生態,惠民惠農,擘畫鄉村振興“藍圖”。益康菌黨支部樹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將科技成果運用於食用菌生產實踐,成功研發制作出國內首台“變形金剛秸稈離田多功能運輸車”,用於回收秸稈,既保護了環境,又惠及了農民。黨支部書記楊國勤不僅充分發揮頭雁作用,還擔任科技特派員的角色作用,在脫貧村建立食用菌種植生產基地,積極探索“水稻生產—秸稈—食用菌—有機肥—水稻生產”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主導鄉村產業。目前,益康菌業種植有限公司經營著3個食用菌生產基地和500畝生態水稻基地,擁有兩條日產菌包1.2萬棒的智能化生產線,僅2020年就生產食用菌1152噸,產值1210萬元。近三年,益康菌以產業帶動、合作經營的方式,給3個脫貧村分紅了150萬元,既美了綠水青山,又富了農民口袋,為玉州區鄉村振興撐起了“生態傘”。(彭文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