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專題集>>廣西中醫藥大學>>要聞聚焦

中醫文化進校園 學生化身“小郎中”

2021年11月29日17:02 | 來源:南寧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醫文化進校園 學生化身“小郎中”

   學習配置中藥香囊

  穿上“白大褂”,戴上“聽診器”,有模有樣地摸摸脈,讓“病人”張口說“啊——”這樣的情景,你是否感覺似曾相識?扮演小醫生,是很多孩子幼年時愛玩的游戲。而今,在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簡稱廣中醫)的幫助下,許多有著醫生夢的孩子“實現了夢想”,過了把郎中癮。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明天,他們承載著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不僅能普及中醫藥知識,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平衡與健康成長,擁有健康人生,而且有利於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增強青少年兒童中華文化自信。廣中醫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自2017年3月以來,以中醫研學的形式,幫助廣大青少年兒童了解中醫藥知識,大力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與傳播,弘揚科學、正確的中醫藥文化觀,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今年,該院深入貫徹落實《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精神,再度重磅起航中醫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

  小學生 學當“杏林小郎中”

  “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隨著醫生的口訣和動作示范,孩子們不斷調整自己的坐姿和站姿,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今年3月16日下午,廣中醫治未病中心團隊來到南寧市逸夫小學二(1)班,為同學們帶來一堂不一樣的中醫課。活動中,專家從中醫的角度,從坐姿、站姿、作息、防病等各方面,給孩子們作了中醫知識普及。在介紹芳香辟穢防流感香囊時,還引出了廣中醫醫療隊出征湖北省抗擊新冠疫情時,在方艙看到並經歷的許多感人故事。孩子們聽得十分入神,對幫助患者戰勝病魔渡過難關的“白衣戰士”敬佩不已。

  為了讓中醫研學活動更直觀更有現場感,廣中醫治未病中心2017年6月成立了中醫親子文化營,開展“杏林小郎中”中醫研學活動,5年來,中醫文化營地持續開展多場次豐富多樣的中醫研學活動。今年9月以來,南寧市園湖路小學、廣西廣播電視台小主播的孩子們先后來到中醫文化營,開啟“杏林小郎中”的中醫研學之旅。在這裡,孩子們跟著中醫老師參觀中草藥標本興趣室和百米中醫文化長廊,從生動的中醫故事裡了解中醫百科小知識。讓孩子們興趣盎然的是,他們還化身為“懸壺濟世小郎中”,學習如何准確稱量中醫藥材,並嘗試著自己配置香囊小方藥,體驗中醫香囊DIY制作,還學習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重要功法五禽戲,認認真真當了一回“小郎中”。在感受傳統文化帶來的樂趣的同時,孩子們對中醫“大醫精誠”的醫者情懷有了初步的認識。

  中學生 上妙趣橫生中醫體育課

  與小學生群體相比,中學生的中醫研學活動更多表現在身體力行方面。今年10月,南寧市沛鴻民族中學部分同學參加了中醫研學之旅。專家們對中醫知識、中醫健康管理細致入微的講解,使同學們在掌握維護身體健康知識的同時,深深感受到中醫文化的強大魅力。從走進中醫到學習中醫,再到感受中醫、運用中醫,同學們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多的切身體驗。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扎實推進中醫藥健康文化“五進”活動,進一步弘揚中醫藥文化,助力實現“人人享健康,戶戶懂養生”的健康“中國夢”,今年6月以來,廣中醫治未病專家團隊多次深入校園,先后來到南寧市三美學校和河池市宜州區高級中學等學校,推廣中醫藥文化傳播。活動中,專家們不僅傳授了傳統中醫藥文化知識,還現場演示了中醫養生導引功法——八段錦和五禽戲,引導同學們切身體驗牽抻經絡和氣血流注,同時有針對性地介紹了一些青少年養護脊柱的中醫妙招。對活潑好動的青少年來說,這猶如一堂妙趣橫生的中醫體育課。

  這些活動,不僅給同學們帶來了滿滿的中醫知識,而且幫助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中醫,感受中醫文化的魅力。此外,同學們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中醫健康管理等相關方面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認識。這一切,無形之中都在推動著中醫藥文化知識在民間的進一步推廣和傳播。

  教師 學會日常自我保健知識

  在為青少年兒童普及中醫文化知識的同時,廣中醫對培育祖國新一代的教師群體,也給予深切的關愛。今年3月以來,廣中醫治未病中心團隊先后赴多所學校,開展中醫健康管理科普知識講座,為教職工提供義診服務。

  三八婦女節前夕,專家來到廣西區直機關第三幼兒園,開展女性健康知識講座。講座中,專家以中醫體質為切入點,根據女性特殊的生理特點,對常見的幾種體質特點及健康問題作了細致闡述,分享了中醫皮膚調養知識。針對女性月經周期,專家在現場作穴位按摩演示,指導老師們運用經絡穴位保健法、飲食調理和健康監測做好日常自我保健。

  教師節前夕,治未病中心團隊來到越秀路小學,開展中醫健康管理科普知識講座及義診活動。活動中,專家就教師群體的體質特點及易患疾病,以脊柱相關性疾病、脾胃疾病及代謝異常為例展開健康科普,提醒老師們關注健康,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預后防復”。活動提高了老師們自我保健意識及中醫健康管理水平。

  在宜州區高級中學,在為學生開展中醫健康知識講堂的同時,專家團隊還為教職工提供中醫經絡紅外熱成像檢測以及中醫體質辨識、飲食指導等“中醫治未病體檢”服務。醫院慢病管理專家韓景波主任、劉園園主任及中醫治未病團隊通過義診,為學校教職工及家屬答疑解惑,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專業、全面的中醫健康管理。

  醫院 助力實現健康“中國夢”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2020年,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向大會提交的建議中指出,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中醫藥文化基因植入和傳承要從娃娃抓起。這個建議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隨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廣電總局聯合印發了《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同時深入貫徹落實通知精神,今年3月以來,廣中醫以黨建引領,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

  這些活動得到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與肯定。許多帶隊老師在親歷研學活動后都表示,研學活動寓教於樂、寓學於樂,猶如一把啟蒙鑰匙,幫助學生打開中醫之門,讓中醫藥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發芽,喚起中小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熱愛,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青少年是祖國之苗、未來之基,學習運用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科學的中醫藥常識十分必要。”作為中醫研學活動的主力軍,廣中醫治未病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劉倩主任表示,醫校聯袂的中醫研學活動,旨在讓中小學生在整體觀念、君臣佐使、辨証論治、陰陽五行、藥食同源等中醫思維的影響下,形成正確、客觀、科學的中醫藥文化認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肩負起傳承發展中醫藥文化的責任,使中醫藥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今后,醫院將加大力度,持續開展中小學中醫藥科普教育,大力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與傳播,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讓人們在感受中醫文化大智慧的同時,增強對中醫藥文化的自信,助力實現健康“中國夢”。(黃翠巧 通訊員陸彬彬)

(責編:張芳、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