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廣西昭平新型農場主黃日培:苦干巧干十余載 荒山變成聚寶盆

2021年11月18日17:13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黃日培搬運油茶果。左德強攝
黃日培搬運油茶果。左德強攝

“立冬后,在我們油茶基地務工的群眾有30多人,他們採摘油茶果每天有200多元收入,一個月的採摘期,每人能收入6000元。”11月13日,在昭平縣木格鄉大垌村賀豐家庭農場油茶基地,農場主黃日培和工人在一起採摘油茶果。

2008年,林權制度改革在昭平悄然推進,當時在柳州一家央企機關單位上班的黃日培覺察到國家對“三農”工作是越來越重視,想到家鄉豐富的林地資源沒有得到開發利用,他經過深思熟慮后毅然辭職回家創業。

大垌村是木格鄉最偏遠的村屯,黃日培家所在的古雲小組到木格鄉政府所在地有25公裡的路程,當時還不通公路,從鎮上到家裡步行要5個小時。當時,讀書跳出農門遠離大山是當地大多數年輕人的夢想,可黃日培倒好,有令人向往的工作卻主動回鄉創業,令很多村裡人想不通,一度有人懷疑他回鄉創業的真實性。

對眾人異樣的目光,黃日培是一笑置之。回鄉后,他先是接管了家裡40多畝八角樹。平時,他不是跟著父親上山學習八角管護技術,就是查閱相關作物管理知識,或了解農業市場行情。

2013年,經過系統學習和外出考察,黃日培覺得種植高品質的大紅八角是一條好路。說干就干,他在新種植了50多畝大紅八角嫁接苗木的同時,還高薪聘請技術人員把家裡原來低產的40多畝八角樹也進行了嫁接換冠。

在種下大紅八角的同時,黃日培還承包了村裡360畝荒山,加上自家的山地,種下了400多畝優質本地油茶,實打實地成了鄉裡的種植大戶。

“多年來,他每天早上不到6點鐘就上山干活,下午7點后才收工回家,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一個人硬是把500多畝的經濟林管理得井井有條。”大垌村黨支部書記黃日校說。八角和油茶種植的前期投入很大,3年間,黃日培先后投入了90多萬元。為了減少開支,除草、施肥這些費體力的工作全是他自己在做。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的體重從100公斤減到70公斤,練就一身腱子肉。現在說起黃日培,在大垌村沒人不由衷地佩服他。

“這10年樹齡的大紅八角樹高在5米以內,每季產量就達到50公斤以上,一年還能挂兩季果,一棵樹年產值就有1000元。” 黃日培說。嫁接換冠的八角樹,3年就能進入豐產期,產量就能達到或超過嫁接前,樹冠矮化后不僅更好管護,採摘也更加安全。

木格鄉是昭平縣最大的八角產區,但多年來,傳統的八角樹樹高枝細,產量不高,爬樹採摘更是危險重重,導致很多群眾放棄管理,八角產業瀕臨消亡。黃日培種植大紅八角取得的良好效益,讓附近的群眾重新看到發展八角產業的希望。

“作為黨員,黃日培面對上門咨詢求教的群眾,他除了免費提供優質的嫁接枝條外,還毫不保留地把管理技術教給他們。” 黃日校說。幾年來,附近受益群眾超過1000戶,八角產業也日益發展壯大。

2020年以來,廣西大部分八角產區陸續發生八角尺蠖虫害,樹葉被害虫啃干,造成了八角果減產甚至絕收。而大洞村因為黃日培及早發現並指導群眾及時用藥防治,影響甚微。

今年,黃日培收獲了八角鮮果15噸,價值20萬元。預計油茶產量在70多噸,產值30萬元。

“回鄉10年,我感覺最大的變化是交通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群眾發展產業的熱情也空前高漲,我也想繼續把產業做大做強。”黃日培說。他對八角和油茶產業的發展前景非常樂觀,唯一讓他擔憂的是上山的產業路還沒有得到硬化,運物資上山、運農產品下山都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為了更好的發展,日前,黃日培成立了賀豐家庭農場,准備繼續承包土地,實行標准化生產、集約化管理、規模化種植,著力建設一個原生態農場,提高農副產品市場競爭力,發展壯大現代特色農業,做一個新時代的農場主。(左德強 玉桂賢)

(責編:許藎文、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