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廣西貴港:倡導移風易俗 推進鄉風文明

2021年11月15日17:22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蒙公鎮黃嶺村屈村屯。韋東保攝

近日,貴港市覃塘區覃塘街道姚山村林村屯黃新新端著熱乎乎的酒菜,送到在大哥家居住的父親手上,高興之情溢於言表。“全屯風水牆都拆除了,孝順老人起來既舒心又省力。”

覃塘區是廣西貴港市最大的壯民族集聚區,62萬總人口中,壯族佔了58%。由於歷史上的防匪防盜、農村風水等原因,建圍牆、筑檔牆、設風水牆成為幾千年來的傳統風俗,浪費了有限的土地資源,阻擋了人們視野,讓村庄道路日漸狹窄,鄰裡糾紛不斷。

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覃塘區在貴港市率先把“拆風水牆移舊俗、美化環境樹新風”作為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出台政策措施,帶領群眾解放思想,移風易俗,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村民的凝聚力、群眾的集體主義精神,消除了“黃賭毒”等不良陋習,社會主義文明鄉風迅速吹拂壯鄉大地,前不久還成為了廣西鄉村風貌提升初期評估總結暨現場推進會參觀考察點。

蒙公鎮黃嶺村下黃嶺屯。韋東保攝

政府引導移舊俗

風成於上,俗化於下。“沒有政府的‘真金白銀’支持和領導,我屯至今還是老舊樣子。”望著光亮風暢的村庄,姚山村民兵營長黃福賓由衷說道。

比鄰南廣高速鐵路的林村屯,有710名壯族人口。過去房屋雜亂無章,鄰裡之間宅基地互不相讓,房屋亂搭亂建,風水牆既高又長,一片死氣沉沉亂象。

今年3月,該屯被列為覃塘區第一批“兩高兩道”(高速鐵路、高速公路,358線國道、209線國道)風貌改造提升村屯。要求該屯先行清除房前屋后、池塘、排水溝垃圾,拆除老舊危房、豬欄牛欄、亂搭亂建房、風水牆等,然后才能進行外牆立面改造、村庄改造等項目建設。

“陳老危房、風水牆遲早要拆,早拆有補助,早主動早受益”。林村屯群眾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通過黨小組提議,召開了群眾大會,推選了理事會,一致通過了“統一‘三清三拆’、拆除風水牆大興風貌改造”的決議。3月13日-15日,全屯23名黨員、理事會成員率先帶頭拆除了自己的老舊危房、風水牆,此后五天時間,全屯就拆除鐵棚47處3970平方米,危舊殘房39處2630平方米,圍牆照壁62處2866平方米。

林泳珊因有身孕,按當地習俗,她家是不能大動土木的,否則便有流產之患。“見到鄉親們都把風水牆拆了,我也不能丟人現眼,沒有了思想顧慮,便叫來鉤機,把風水牆和老危房給拆了。”

“事實証明,老舊風俗是完全可以改變的,全屯拆除圍牆后,家家戶戶都平平安安,沒有意外事件發生。”黃賓福說。

林村屯只是覃塘區拆圍牆移舊俗的縮影。今年以來,在鄉村風貌提升行動的號角聲中,覃塘區建立了“兩高兩道”沿線風貌提升示范線,鄉村振興核心示范區,組織開展“萬名干部回故鄉,帶領群眾建家鄉”活動,還在貴港市率先出台“農村宅基地每戶不超過150平方米”的規定,通過政策引領、資金扶持等,在完成“三清三拆”的基礎上,共引導農民拆除風水牆1726戶,榮獲廣西鄉村風貌提升初期考評縣級考評第一檔第二名。

覃塘街道林村屯。韋東保攝

大興土木美環境

瀝青道路,白牆灰瓦,綠樹婆娑,鮮花簇擁……林村屯鄉村振興景象,令人振奮。

拆除亂搭亂建、陳殘危房、風水牆后,該屯請來設計單位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單位統一建設,形成了“一環一軸兩綠核”的新格局,屯容屯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走在寬廣整潔的環屯瀝青路上,黃賓福興致勃勃:這道路原來窄小彎曲,拆除風水牆后,道路兩旁的村民們無償讓出1米寬左右的土地,讓道路變寬變直,消防車可暢達無阻。

道路小巷旁,樹木蔥郁,花草飄香。“這原風水牆圈起來的土地,現在都建成了小公園、小花園、小游園、小果園、小菜園,佔地共有10畝左右。”

公園、花園前后,是146棟裝飾一新的“白牆灰瓦大坡頂、硬山平脊鑊耳牆”的房屋。紅磚黛瓦的村史館裡,犁耙、石磨等農具古色古香,壯衣、壯服、古書黃色斑斕,前來參觀的少年兒童絡繹不絕。

蒙公鎮黃嶺村屈村屯邊,污水處理站雄偉壯觀。望著從屯中引來的污水管網,村支書黃漢洲喜從心來:從前因為有圍牆阻攔,就是農電改造也要1個月以上才能完成。圍牆拆除后這污水管網10天時間就鋪設完成了。

覃塘街道至蒙公鎮旅游綠道上,騎行觀光的人群川流不息。“這16公裡長的綠道,經過10個村庄,需要征地202畝。群眾主動拆除風水牆后,十多天就完成了征地工作。”項目施工負責人劉平喜笑顏開。

覃塘街道姚山村水源屯旁,一座牛棚拔地而起,100多頭耕牛在各自舍欄裡悠然自得。“為解決風水牆、老牛欄拆除后耕牛存放問題,政府出資100多萬元,建成了這耕牛集體宿舍,統一寄放和管理各家各戶耕牛,消除了牛糞遍地的亂象。”姚山村支書陶偉杰喜上眉梢。

為打造生態宜居的環境,今年3月以來,覃塘區共籌措7億多元資金,開展186個村庄的整治,“兩高兩道”沿線風貌提升示范線的3個鄉鎮21個村屯的2921棟農房改造,基本完成了鄉村振興核心示范區一期工程的綠道、驛站、牛棚、污水處理站建設和河道整治,讓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了拆除風水牆給鄉村生態環境帶來的實惠。

覃塘街道楊屋屯、丘屋屯。韋東保攝

文明鄉風扑面來

風水牆拆除了,視野開闊了,穢氣吹走了,文明鄉風勁吹壯鄉田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漸滋潤村民心田。

基層黨組織號召力增強。通過帶領群眾移風易俗,村民們親身感到黨組織是真心誠意為民辦實事謀利益的,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信心。“以前黨員說話群眾愛聽不聽,今年有6名青年提交了入黨申請書,2人成了入黨積極分子。”屯黨小組長黃賓福神採奕奕。

今年7月,得知貴港市大力扶持發展稻蝦種養的信息后,屯黨小組在全屯戶主會議上提出了“統一流轉土地給養殖公司建立稻蝦種養基地”的建議,立即得到廣泛贊同。12天時間,群眾就自覺丈量土地、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目前基地正在進行溝渠、道路、廠房等建設。

“這600畝的稻蝦基地計劃於今冬建成后,每年將為本屯175戶農民帶來每畝1200元租金,給100多人勞動力提供長年務工崗位。”黃賓福說。

村民團結互助蔚然成風。金秋11月初的傍晚,蒙公鎮下黃嶺屯大道小巷上,充滿了趕車歸來的人流,處處是談笑風生的人群,洋溢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歡樂和溫暖。

“沒拆圍牆前,這條主屯路彎彎曲曲,車輛刮蹭事故時有發生,積怨日深,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來。圍牆拆除后,路寬了,視線足了,車輛通暢了,大家心平氣順,再也沒有堵氣吵鬧的事情出現。”正在駕牛車運糧回家的下黃嶺屯戶主會長黃世委說。

“雖然是鄰居,雞犬之聲相聞,但一望見高聳的圍牆和大門,多年來我們極少登門往來,有事的話,寧願打手機商量。”正在閑聊的村民張清秀接過話頭。

沒有了風水牆阻擋,村民互相走動頻繁了,交流多了,親情濃了,團結互助風氣日益濃厚。“上個月我從閑聊中得到蔬菜價好利高的消息后,就種了1畝蔬菜。這幾天到了收獲稻谷的時間,我又請鄰居幫忙聯系聘請收割機,日子過得很開心。”張清秀娓娓道來。

集體主義精神得到弘揚發展。圍牆拆掉了,私心去除了,村民心胸坦蕩,集體主義精神日漸高昂。林村屯各家各戶捐資21.2萬元進行風貌改造,黃春忠捐出5間老房給屯建村史館,黃健成贈出0.3畝宅基地建小花園,黃天平為屯義務作壁畫。每天早晚,各家各戶紛紛自覺清潔房前屋后道路,護理前后左右花圃花帶,長日保持路潔樹青花香風貌。

尊老愛幼風氣濃。黃嶺村上黃嶺屯八旬老人黃紅山的家裡,女兒、女婿、外孫女同桌吃飯,其樂融融。黃蘭英告訴筆者,以前一回到屯裡,見到的都是高低各異的圍牆和大門,很少見幾個人影。現在家家戶戶通亮了,見到的親人也多了,回娘家孝老的次數也多了。

黃紅山笑呵呵地說:“最近幾個月來,左鄰右舍也經常過來走動,送果送菜的,談天說地的都有,時間過得很快,再也沒有孤獨的感覺了。”

“以前爺爺都不讓我出大門,生怕我走丟了。現在他們總是坐在門前看我們玩耍,或帶我們到小公園與小伙伴玩樂,我每天都像過節一樣快樂。”他孫子手舞足蹈說道。

“黃賭毒”等歪風陋習消聲匿跡。“以前,我們不時接到群眾舉報,說村中有人聚眾賭博。但待我們敲開牢牢的大門時,賭徒早就逃之夭夭。風水牆統一拆除后,群眾心明眼亮互相監督,賭博等不良陋習消失怠盡了,興文明樹新風成了農村主流文化。”黃漢洲深有感觸地說。(王勇、覃偉、黃秀成)

(責編:王勇、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