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融水縣白雲鄉中心衛生院副院長梁駒——
做群眾健康的守護者

《人民日報》2021年8月10日第14版頁面截圖
炎炎夏日,苗寨木樓之間,一名身穿白衣、背著診療包的醫生跋山涉水。下村體檢、開展義診、慢性病隨訪,在偏遠鄉村當全科醫生,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白雲鄉中心衛生院副院長梁駒毫無怨言。
“我出生在融水苗族自治縣三防鎮的一個小山村。那裡交通不便、缺醫少藥,很多村民因為一點小病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拖成大病。所以,為鄉親們看病,是我從小的夢想。”1990年出生的梁駒,是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高考結束后,他毫不猶豫地填寫了第一志願:廣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
經過5年的大學學習、3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梁駒掌握了臨床醫學、全科醫學、社區預防醫學、社區康復等知識。2018年9月,梁駒回到家鄉,主動要求到融水最偏遠的鄉鎮——杆洞鄉中心衛生院工作。
杆洞鄉位於黔桂交界的大山深處,是融水最偏遠的鄉村。山路崎嶇、交通阻斷常常讓梁駒的出診之路倍加艱難。
有一次,下著蒙蒙細雨,梁駒接到出診電話:一名村民駕著三輪車翻下深溝,需要緊急救治。梁駒到現場一看,人已奄奄一息。他立即帶著護士、司機和兩名家屬,半滑著下到溝底。經過現場檢查,梁駒考慮患者腰椎骨折,需送至縣醫院治療。為了讓患者保持平躺姿勢,不出現二次損傷,大家手腳並用,在泥濘中一步步抬著患者爬上公路,將患者安全挪到救護車上。
“細致細心態度好”“治療水平高”“是我們苗山的好醫生”,這是苗寨群眾對梁駒的評價。經過患者的口口相傳,杆洞鄉中心衛生院在大家心中的形象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的“不太專業”,變成了如今治病診療的第一選擇。
由於工作出色,2019年,梁駒被任命為杆洞鄉中心衛生院副院長,2020年調任至白雲鄉中心衛生院擔任副院長。“基層醫生很辛苦,尤其是基層全科醫生,存在很大缺口。這讓我更感到肩頭沉甸甸的責任,對這份職業也更加敬畏和熱愛。”梁駒說。
鄉鎮衛生院條件薄弱、體制結構不完善,能提供的醫療服務有限。梁駒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擔任副院長后,他主動作為,逐步建立和規范了臨床診療流程,健全培訓機制,改善醫療環境和管理,使當地醫療基本運行業務量得到持續增長,藥佔比得到合理控制,基本實現了一般診療在基層、疾病康復在基層的目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梁駒一直戰斗在抗疫一線。徒步到各村屯開展重點人員排查登記,確保不漏掉一戶一人﹔入戶宣講防疫知識,手把手指導村民戴口罩﹔挨家挨戶做工作,說服群眾暫停聚集性活動……為守護好群眾健康,梁駒用真情與奉獻,把好基層疾病預防和重大防疫的“第一關”。
“基層一線,天地廣闊,大有可為。在這裡,我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基層醫療狀況,也能得到更全面的磨煉與提高。”梁駒說:“每當我看到老百姓在醫療救治后,病症有了明顯的改善,看到他們感激的眼神,我就會深受感動、充滿動力。我願意留在這裡,為家鄉人民發光發熱。”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10日 第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