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富美之川”夢成真

“風光水火”齊發電。富川縣委宣傳部供圖
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在黨的領導下,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深入實施富民強縣戰略,各族干部群眾凝心聚力、砥礪奮進,奪取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各項事業碩果累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富裕美麗之川”正在慢慢變成現實。
“十三五”以來,全縣地區生產總值91.9億元,比2015年增長3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35元,比2015年增長33.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6元,比2015年增長58.59%。這些令人振奮的數據,勾畫出富川經濟社會發展與跨越的軌跡。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有機產品認証示范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四好農村路’自治區示范縣”……一個個國家級、自治區級殊榮花落富川。沉甸甸的殊榮背后,見証著富川人民務實苦干、奮力拼搏所取得的驕人成績。
古道新顏游人歡。富川縣委宣傳部供圖
全面脫貧,按下美好新生活“啟動鍵”
2018年,貧困戶林長生告別住了幾十年的瓦房,搬進富川立新易地搬遷扶貧小區,住上了寬敞明亮的電梯房。家庭負擔沉重的他做夢也想不到這輩子還能有屬於自己的新房子,而他也在當年脫了貧。現在的林長生,在縣城有著穩定的工作,一家吃穿住都不愁。“今年大女兒也大學畢業了,生活越來越有盼頭,這一切都要感謝黨的扶貧政策。”林長生脫貧后開啟了美好新生活。
2020年,隨著最后5個極度貧困村脫貧摘帽,富川全縣58個貧困村、95733名貧困群眾全部如期實現脫貧,奪取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廣大人民群眾按下美好新生活“啟動鍵”,奔向小康。富川建成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927戶4008人像林長生一樣住進了安全牢固的易地扶貧搬遷房。
脫貧攻堅戰期間,富川扎實推進“四大戰役”,全面打好“五場硬仗”,派出6273名干部結對幫扶21117戶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了全面解決。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65.12萬人次﹔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報銷金額達3.18億元,門診慢性病人口就診實際報銷金額達1262.43萬元﹔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321戶,受益人口28736人﹔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82個,受益人口16.76萬人﹔累計全縣“5+2”特色產業綜合覆蓋率從2016年的60%提升到2020年的93.89%﹔這一組組數據、一份份成績,充分體現出富川脫貧村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水、電、路、網、房等基礎設施得到了全面改善,脫貧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產生活條件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發展電商穩增收。富川縣委宣傳部供圖
振興鄉村,煥發農村農民新氣象
一條條水泥路直通村裡,一幢幢新農房穿上白牆黛瓦新衣,一個個美麗新農村成為典范,漫步鄉村仿佛置身秀美畫卷,富川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昂首闊步,鄉村振興成效喜人。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繪就美麗新農村畫卷。按基本整治要求完成了全縣所有自然村整治工作,建成精品示范村屯7個、設施完善型村屯25個﹔水庫移民新村建設亮點頻現,建成移民整村提升新村23個。嚴格開展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行動,2020年共拆除違法亂佔耕地建房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設了一批“全國綠色村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美麗宜居鄉村示范”等美麗鄉村。
生態高值農業蒸蒸日上,各類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一村一品”產業格局。2020年糧食種植面積31.86萬畝﹔水果面積40.3萬畝,其中臍橙面積26.8萬畝。畜牧業加快恢復,全縣5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530戶,已復產457戶﹔肉豬出欄50.69萬頭,生豬存欄29.2萬頭﹔加快推進溫氏生豬產業一體化項目建設,新建智慧生態養殖小區2個。
美麗鄉村經濟效益明顯,鄉村旅游日益紅火。近年來,成功創建四星級以上鄉村旅游區(農家樂)11個﹔成功創建A級景區8個,其中4A級景區3個﹔打造了七彩虎頭、瀟賀岔山、生態毛家等第一批美麗鄉村經濟示范點,岔山村旅游扶貧經驗被世界旅游聯盟作為經典案例收錄,岔山村被評為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五年來全縣累計接待游客總人數2081.2萬人次,旅游總消費222.54億元。
富川縣委宣傳部供圖
改革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富川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突出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創新實施“科技興縣”“人才強縣”“互聯網+”三大工程,不斷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富川龜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旁,一座座風力發電機迎風轉動,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生態立縣思想指導下,富川生態循環經濟大放光彩。近年來,富川引進了大唐、華能、中核匯能、中國風電等多家風電企業,2020全縣風電產值達5億元,富川成為全國首個具有水、火、風、光四種模式發電企業的縣份。
在富川境內的賀州華潤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區被評為“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富川以賀州華潤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區為平台構建了以電力、水泥建材、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生態循環工業體系。 “十三五”以來,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規上工業銷售產值分別累積增長285.86億元、79.9億元、285.41億元。其中華潤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83.42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180.09億元。
在農業轉型升級方面,農業產業持續向現代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培育了“春芋夏梨秋薯冬橙”全年無淡季電商農產品供應體系,建成佔地250畝的農產品電商產業園,富川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創建全區星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2個,神仙湖農業產業園成為賀州第一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動農產品品牌化建設,富川臍橙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首批廣西“桂字號”區域公用品牌,富川臍橙品牌價值達49.68億元。
生態鄉村展新姿。富川縣委宣傳部供圖
改善民生,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富川持續秉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在提升民生福祉上下大力氣,大力推進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惠民工程。
富川大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梳理“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事項42項,辦成了一批好事實事。縣財政落實富陽鎮鐵耕村機耕道硬化、石家鄉澤源村農田灌溉設施等13個惠民項目。組織農技專家深入鄉鎮、村屯、田間地頭,開展生產管理技術培訓30余期。
教育是民生之基,2020年,富川新建成投入使用三中、三幼、立新小學、立新幼兒園等4所縣直學校,全力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實現了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全覆蓋。同年,該縣民族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綜合樓建成並投入使用,醫療保障不斷加強。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縣所有自然村通水、通電、通路、通網絡,富川成為全區首個所有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路燈全覆蓋的縣區。全縣137個行政村、19個社區全部建設了文化服務中心、農村書屋、籃球場、文化廣場等文化文藝設施。
就業服務持續深化,2020年、2021年均組織了“點對點”包車送農民工返崗活動,2021年包車免費輸送農民工1908人到各地務工。同時,常態化組織企業舉辦大型招聘會、組織農民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全力做好就業服務工作,促進人民穩定就業。
一件件惠民實事,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逐一變成現實,如今的富川人民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