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寧6月23日電(王勇)6月23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在廣西新聞發布廳舉行“共慶建黨百年 建設壯美廣西”新聞發布會(第十三場)。會上介紹,近年來,北海市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守護北海的綠水青山、海島海港、碧海藍天擦亮了北海“生態優勢金不換”的招牌,“鯨現潿洲”成了常見的海上美景,“北海藍”成為重要的城市名片。北海市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立法保護生態環境。生態是北海的生命。北海市明確提出“在全國280個地級市中,不再需要一個幾萬億GDP但烏煙瘴氣、污水橫流的北海,但是一定需要一個碧海藍天、全國人民可以來‘洗肺’的北海”,把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指標任務作為考核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的重要指標,近三年投入72億元強力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地方生態立法,先后出台潿洲島生態環境、沿海沙灘、紅樹林、礦產資源等方面的保護條例,筑牢綠色屏障。劃定海岸線300米控制線,在控制范圍內臨海一線未出讓用地不得建設居住、工業倉儲性質建筑。
二是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北海市開展空氣污染八大專項治理行動,大氣環境質量逐年上升,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9%、綜合指數排全區第一。完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推進南流江、西門江、南康江等入海河流綜合治理,結束污水直排入海的歷史,市縣級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地表水優良率和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均達到100%,形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雙水源”供水的安全格局。對耕地污染、涉重金屬、建設用地等開展檢測排查,近三年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平均97.6%,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平均91%。
三是打造生態修復樣板工程,示范引領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北海市從嚴從實從快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第一,綜合運用多種舉措強化紅樹林保護修復,全市紅樹林面積4192.78公頃、佔廣西紅樹林面積的44.9%,目前完成欖根紅樹林異地補種505.2畝、原地補種257.7畝,全面清理山口紅樹林保護區海域無証蚝架、蚝排、蚝柱,全面清理儒艮自然保護區海域無証養殖76.4平方公裡,確保紅樹林面積隻增不減。第二,打造馮家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全國生態整治樣板,主動邀請南寧市那考河濕地的建設方北京排水集團對馮家江濕地進行綜合整治,投入22.5億元,對區域內原有363個雨污直排口、2000畝蝦塘、24個養殖場開展全面治理,馮家江濱海國家濕地公園開園,獲得廣西宜居城市建設優秀范例獎。第三,克難攻堅、妥善解決銀灘中區咸田港“退港還灘”自然岸線恢復,基本實現十裡銀灘連綿成片。第四,全面修復合浦縣採石礦坑20個,全面清運並消納鐵山港碼頭冶煉廢渣257.8萬噸。第五,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和“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項目”,修復沙灘岸線約1.4公裡、沙灘面積7.4公頃,完成駁岸改造30公裡,水產養殖塘改造51.6公頃。
四是全面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北海市堅持生態優先、有所取舍,鮮明提出“對環境傷害大的企業,稅收再高也不能落戶”,嚴把項目“入口關”,高污染的項目一律不上,高能耗、高排放的項目嚴格控制。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求引進的項目必須符合“四最”要求,即採用最先進的工藝、最高端的設備,以最小的能耗和排放實現最大的產值和效益,對存量項目、在建項目和擬建項目能效水平進行再梳理再評審再提升再調整,推動產業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為實現北海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綠色動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