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大膽地往前“挪”

2021年06月16日11:11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大家再把凳子往前面挪一挪,‘板凳會’要開始嘍。”近日,在廣西玉林市博白縣雙旺鎮曾村村百六壩屯,鋰電新能源產業一體化產業基地項目現場建設工作專班的工作人員與村民們圍坐一堂,話初心、謀發展。

“板凳會”是鋰電新能源產業一體化產業基地項目干群流動的一種改造形式。“年初,我在走訪時發現,很多群眾對征拆、安置政策理解不夠,遇到問題也沒有得到及時了解、解決。這都是因為我們基層干部宣講政策沒有到點子上。”現場建設專班有關負責人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今年年初開始,專班制訂每個階段的“板凳會”主題,讓專班全體干部俯下身子,零距離接觸群眾。因為宣講多在田間地頭、村頭院落,拉幾條板凳就能進行,群眾親切地稱之為“板凳會”。

“小板凳”有大目標:為項目服務、解難,把鋰電項目“挪”活

專班突出“帥”字抓班子,堅持“嚴”字帶隊伍,注“本”字強政策,抓好“形”字治征拆,使項目征拆進程發生了很大變化。專班將“板凳會”收集到的群眾意見、深入開展大走訪廣泛征求到意見建議相結合,從群眾最關切的征拆補償入手,從群眾最迫切的安置房抓起,干群懇談,共話發展﹔上門訪談,化解心結﹔真情座談,譜寫大愛,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困難事、煩心事,找准為民服務痛點難點瓶頸的切入點、著力點。篩選出基礎性、重點性和創新性三類“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項目,層層分解任務到崗、責任到人。組織懂客家語言的干部成立“客話特別小組”開展宣傳,用“客言客語”傳真情,確保“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個個有特色品牌、件件受群眾歡迎。比如,近日在博白縣雙旺鎮曾村村百六壩屯召開的“板凳會”,給村民算好經濟發展賬、民心賬、政治賬等“三本賬”,因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26戶村民,當天就有25戶簽字報名搬遷,一舉解決了4個月來搬遷無進展的情況。

“小板凳”有大作為:既學沙僧肯“挑”,又學諸葛亮會“挪”

“專班常駐人員最貼近老百姓,最能為老百姓辦事。”項目建設征地拆遷涉及到部分群眾老弱病殘,文化程度普遍較低,補償、安置等政策很多人看不懂,聽不清,理解不了。為了讓政策真正落地,強村富民意識生根發芽,借助“板凳會”的平台,專班以講群眾話、拉家常語的方式進行逐戶通條講解,拉近干群距離。群眾暢所欲言、踴躍提問,專班干部更是熱切回應、詳細解答,雙向的互動,實打實的真心交流,實打實的安置舉措,讓群眾充分理解吃透了項目建設有關政策。在搬遷點設立服務點,主動到搬遷點開展上門服務,為搬遷點群眾平均辦事距離拉近了大約5公裡,大大減輕了群眾辦事成本和安全隱患。探索建立群眾訴求反應機制,推行“黨建+民情回單”服務機制,群眾在子女上學、務工、政策法規、學校布局規劃等方面的訴求,可填寫“民情回單”,交由專班干部統一收集、匯總,各有關黨組織及時認領。該機制運行以來,共辦理安置點群眾訴求30多件。

“小板凳”有大奉獻:不怕辛苦,肯於奉獻

連日來,關丈韋、莫運洲等人早早地出門了,朝鋰電項目三元正極子項20畝重難點征拆地走去。每周兩三次的進村入戶,對關丈韋他們六人來說已經成為生活習慣。這支可愛的“六人組”隊伍,是由項目附近幾個鄉鎮的原鄉鎮黨委書記、鎮長組成,村裡人給他們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博白縣“六人小板凳”志願服務隊。“進村入戶我們就帶上小板凳,和群眾坐一起,聽聽群眾呼聲,回應群眾關切,‘板凳會’已成為解決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最直接的通道和平台。”“六人小板凳”志願服務隊隊員陳翀笑著說。

這只是專班“板凳會”志願服務隊的一個縮影。近來,專班資源整合,搭建交流平台,組成市、縣、鎮三級25支宣講隊(小分隊),登記在冊宣講員173人,通過“見縫插針”“化整為零”的方式,聚焦項目發展聚力強村富民,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2020年以來開展宣講活動426場次,實現項目涉及5個行政村(社區)小板凳宣講全覆蓋,直接受眾4千多人次。(李麗嬌)

(責編:周雨樂、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