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共建壯美廣西

2021年04月25日16:04  來源:廣西日報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裡,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同飲一江水、同耕一峒田、同住一個村、同組一個家、同讀一個班、同過一個節”的和諧景象隨處可見。

民族團結深入人心

4月14至4月17日,“壯族三月三”期間,廣西各地一片歡歌笑語,各族人民以多種形式共慶佳節。

2021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主會場活動在南寧青秀山盛大開幕,廣西12個世居民族代表盛裝迎客,動聽的歌聲響徹雲霄﹔三江侗族自治縣老堡鄉坡頭村舉行“三月三”傳統花炮節,盡展侗鄉非遺物質文化魅力風採﹔防城港市“壯族三月三”歌節“山海放歌”文藝演出在江山半島白浪灘景區上演﹔平果市舉辦“五色文化節”“直播電商節”,展示豐富多彩的壯族文化和特色產品﹔都安瑤族自治縣在地蘇鎮拉棠村石橋屯舉辦“壯族三月三·都安美得呢”鄉村振興農民文化藝術節……

“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廣西壯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其他世居民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自治區政府決定將“壯族三月三”明確為廣西少數民族節日,並於2014年起每年在“壯族三月三”節期間放假兩天。

如今的“壯族三月三”,已成為傳承和弘揚廣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廣西對外的一張亮麗的“名片”。濃郁的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節目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今年“壯族三月三”假期4天全區共接待游客1577.58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125.36億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以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把新時代廣西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4月8日,2021年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在防城港市舉辦,這也是廣西自2008年以來,在全區統一開展的第14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

目前,廣西共有12個自治縣、3個享受自治縣待遇縣和59個民族鄉。廣西充分利用每年舉行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和自治區、自治縣、民族鄉逢十周年慶祝(紀念)活動等時機,集中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使“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牢牢扎根於各族干部群眾心中。尤其是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舉辦的系列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得到了中央代表團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截至2020年年底,全區已有全國、自治區、各設區市命名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1639個。

民族情誼深如大海

4月13日,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開展“壯族三月三·永遠跟黨走·頌黨恩”各族群眾大聯歡活動。壯族居民用壯鄉美食五色糯米飯、艾葉糍粑拼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字樣。來自新疆維吾爾族的買吐送·玉送一家制作了馕餅、烤羊肉串等新疆美食與大家一起分享。

“我是1996年來南寧的,南寧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我覺得在這裡生活很幸福。”買吐送·玉送告訴記者,早些年,他還是一個拉著小推車走街串巷賣新疆特產的小商販,如今在中華中路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做起了新疆特產批發銷售,還開了一家新疆特色燒烤店,全家年收入30多萬元,日子越過越紅火。“在這裡,我們不但過春節、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還過‘壯族三月三’、維吾爾族古爾邦節這些少數民族的節日。每到節日,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都會來慰問,大家還常聚在一起慶祝,很熱鬧很開心。和大家一起過了很多個端午節,我都學會包粽子了!”買吐送·玉送說。

“我們要讓居住在社區的少數民族群眾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有發展。”中華中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農榮華介紹,該社區因轄區有火車站這一特殊地理位置,成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主要匯集地,轄區人口涵蓋壯族、維吾爾族、回族等19個少數民族。該社區以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為重點,依托“民族團結宣傳長廊”“民族之家圖書室”“大學生民漢雙語志願服務實踐基地”“解憂港”等服務平台,把民族團結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被授予全國首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是廣西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單位。

在廣西,像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一樣各民族親如一家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龍岸鎮龍鳳村金雞屯,居住著壯、漢、仫佬、侗等6個民族10個姓氏75戶人家,村民們講桂柳話、壯話、仫佬話等11種語言,長期以來彼此尊重,和睦共處。據統計,全區有130萬個家庭由兩個民族以上組成,還出現了“九口之家、情融五族”的和諧畫面。

民族文化繁榮發展

3月18日,在廣西民族大學語言博物館,該校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黃碧勛身穿傳統壯族服飾,邊彈奏天琴邊用壯語唱起《寧明花山迎客歌》,歌聲委婉動聽,別有韻味。

黃碧勛是壯族妹子,高考前在網上看到廣西民族大學開設有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於是填報了這一志願,成為壯語班的學生。在校園裡,每日穿著壯族服飾、努力學習天琴演奏的黃碧勛顯得有些特立獨行。“我很喜歡壯族文化,想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文化。”她說。

比黃碧勛高一屆的農獻澤有著同樣的志向。這個壯家少年在來民大讀書前,隻會講壯話,不認識壯文。經過系統地學習,如今他已經能熟練地用壯文寫作了。“畢業后我想從事壯漢翻譯或民族文化發掘和保護工作,為傳承和發揚壯族文化而努力。”他說。

“我們國家一直很重視做好民族語言和文字的研究以及古籍的整理。”廣西民族大學壯侗語言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蒙元耀告訴記者,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准《壯文方案》,並同意在壯族地區推行使用。目前,全區已有36個縣(市、區)開展壯漢雙語教育教學工作,建設壯漢雙語學校261所,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師范學院和廣西壯文學校等院校成為培養壯漢雙語人才的主陣地。“隻有語言平等了,老百姓的教育條件改善了,國家才能真正實現民族團結和民族平等,實現各民族共同進步。”蒙元耀表示。

在大力推行民族語言及民族文化的同時,廣西還加大民族體育的推廣力度。4月14日,2021年“壯族三月三·民族體育炫”系列活動分別在南寧青秀山風景區和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開啟。從2016年開始舉辦廣西“壯族三月三”民族體育歡樂節的5個競賽項目、3個民族表演項目及2個群眾參與項目,到今年“壯族三月三·民族體育炫”區、市、縣、鄉四級聯動,開展廣西民族體育炫等六大系列活動、309項重點活動賽事,“民族體育炫”已成為廣西“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廣西還積極舉辦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建成一批自治區級與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項目接軌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基地,開展花炮、珍珠球、板鞋競速、獨竹漂等10多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訓練、推廣和普及活動,力爭到2025年建成30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民族傳統體育服務體系初步建立。

(責編:陳麗冰、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