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廣西上林縣澄泰鄉大坡村拉岜庄,一棟棟民居樓在綠色的山影下透著祥和,在文化廣場的一角,一處老舊土屋在嶄新的民居間格外顯眼,村民們表示:“富不能忘本,這是我們故意留下來用於懷舊的老房子﹔現在國家政策好,達謀又回鄉幫助鄉親們致富,那個破爛的拉岜庄成為歷史了。”
蘇達謀是土生土長的拉岜庄人,2001年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畢業后,他在廣東成立自己的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上林縣積極實施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激勵本地人才成長,吸引本土人才回歸。2016年,聽到召喚的蘇達謀毅然放棄廣東的事業返鄉再創業。村民們在表達對返鄉創業致富帶頭人蘇達謀的感激之情時,都省略了“蘇”姓,隻親切地稱之為“達謀”。
依托粵桂兩省(區)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基地,上林縣共選撥培育8批627名致富帶頭人人才隊伍。2016年3月,蘇達謀在大坡村拉岜庄成立達謀生態種養合作社,他深知現代農業對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打造了一條集種植養殖、有機肥生產、生態農業觀光於一體的生態產業鏈。目前,達謀合作社發展有山水牛、黑山豬、澳洲淡水龍蝦、綠頭鴨等特色養殖業,並種植牧草和沃柑,年產值達3000余萬元,帶動71戶貧困戶實現務工脫貧,100戶貧困戶發展飼養山水牛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160.16萬元。
脫貧戶蘇必強說,以前他住的是全村最破的房子,家徒四壁。自加入達謀合作社以來,他不僅住上了嶄新的住房,還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達謀的生態基地不僅給我們提供就業機會,還給村裡修路建文化廣場,為全庄500多人謀幸福。”
隨著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成功推進,上林縣因勢力導,隨即奏響“四兩”撥“千斤”的前進樂章,“四兩”即“兩廣兩培兩帶兩促”,也就是廣東、廣西﹔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帶動貧困村提升發展﹔促進本土人才回鄉創業,促進農村基層黨建提升,“千金”即挑起脫貧攻堅重任。
這種傳幫帶的精神薪火相傳,蘇達謀將合作社打造成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實訓孵化基地,為參訓學員提供全方位服務和支持。韋忠勇是上林縣白圩鎮繁榮社區肢體二級殘疾人,2014年初,在外漂泊多年的韋忠勇帶著身體殘疾的妻子返鄉創業,幾年來,他通過養殖廣西山水牛致富,成立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為了一名創業致富帶頭人,成功帶動34戶貧困戶共同走上了脫貧致富路。2021年2月,韋忠勇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上林縣大豐鎮雲裡村的創業致富帶頭人馮應紅是粵桂貧兩省(區)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第3期學員,三年時間,他將600畝原本荒蕪的濕地打造成小龍蝦養殖基地。“基地宜農宜旅,帶動貧困戶脫貧也從最初的7戶發展到現在的450多戶。”馮應紅介紹。
作為第四批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學員,上林縣明亮鎮甘六村的創業致富帶頭人白小莉,不僅帶領村民們打造出自己的沃柑品牌,實現種植沃柑脫貧致富,還多次免費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成立“婦女兒童之家”的小講堂等,不定時為村民開展文化科技、法律法規、禮儀修養等培訓,使村民脫貧致富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經過8期實訓和扶持發展,上林縣共培育蘇達謀、馮應紅、韋忠勇等星級致富帶頭人600人,他們扎根鄉土,發展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截至2020年12月,他們帶動參與和發展特色產業項目的貧困戶11076戶,佔全縣貧困戶總數53.72%,帶動65個貧困村發展高值漁、山水牛、生態旅游等扶貧主導產業,村集體經濟均超過4萬元﹔帶動1053名本土才返鄉創業,29名優秀創業致富帶頭人擔任貧困村黨組織書記。(任雪花、穆德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