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干群合力建家鄉 “塑形”“鑄魂”添春色

2021年03月31日17:05  來源:貴港日報
 
原標題:干群合力建家鄉 “塑形”“鑄魂”添春色

三月的龔州,春色如畫。一場春雨過后,平南縣大鵬鎮平垌村細嶺屯格外秀麗:村庄道路干淨整潔,房前屋后鮮花搖曳,小公園裡綠草如茵,亭台、長廊各具特色,白牆黛瓦的蒙氏小山庄就坐落在這青山綠水間。

“這間祖屋是我們這裡比較少見的嶺南特色建筑,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去年剛剛完成舊屋改造。”近日,蒙氏小山庄主人蒙名全介紹說。房屋修繕后,70多歲的蒙名全和年邁的老母親又回到這裡生活。

近年來,平南縣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大力開展鄉村風貌提升行動,組織實施“三清三拆”環境整治,積極推進基本整治型、設施完善型和精品示范型三類村庄建設,2019-2020年完成1150個村屯的鄉村風貌整治任務。今年,平南縣重點打造“兩高兩道”可視村屯,對331個村、20740戶房屋進行外立面改造,打造120個設施完善型村庄和18個精品示范型村庄。同時,抓好鄉風文明建設,樹立向上向善、團結互助、文明和諧的鄉風民風。

蒙氏小山庄依山而建,是典型的客家圍屋風格,具有客家文化、瑤族文化等特色。整個建筑前低后高,推門而入,廳屋庭院一座比一座高,層層而上,別有洞天。

去年,大鵬鎮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標要求,對一些格局完整、建筑基本完好的傳統村屯,在充分保護和科學傳承基礎上,採用拆爛留好、修舊翻新、功能提升等辦法,對傳統民居進行除險加固、修繕美化。蒙氏小山庄喜煥新顏,成為細嶺屯一處靚麗的風景。

此外,大鵬鎮還對沒有利用價值的危舊房、豬圈、雞舍徹底拆除,建設小花園、村史館、文化長廊、公共衛生間等設施,提升村庄品質。

鎮隆鎮馬旦村良凡屯鄉村建設場面同樣熱火朝天。3月18日,在良凡屯可以看到,村道兩旁,工人們正抓緊種植黃花風鈴木、紫荊花等景觀樹﹔屯內96棟房屋正在進行嶺南建筑風格立面改造,工人們在腳手架上對房屋外立面進行粉刷﹔水塘清淤、村史館建設、拆除亂建亂搭工作也在同步進行中。

“春節過后我們就加快施工進度,目前房屋改造已經完成10戶,新建文化室1000多平方米、屯內道路3.6公裡,埋設污水排放管網5公裡,建設標准籃球場、羽毛球場各1個。”鎮隆鎮黨委宣傳委員、副鎮長劉信金說。

鎮隆鎮是平南縣“兩高”沿線鄉鎮之一,根據縣委、縣政府相關部署要求,需完成南廣高鐵鎮隆鎮沿線示范帶21個村庄2423棟房屋的外立面改造,形成整齊統一、錯落有致的外立面風格,突顯傳統特色。目前,21個村庄全面啟動鄉村風貌提升改造工作。

平南縣上渡街道上渡村溫屋屯,志願者溫業生這幾天忙著走村入戶,給村民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阿叔,這個是我們村移風易俗倡議書,以后家裡滿月、周歲、喬遷、訂婚等喜慶事宜都得按我們村的‘一約四會’來辦。”

溫業生是該村移風易俗宣傳勸導志願服務隊的一員,也是溫屋屯理事會會長。他介紹,志願服務隊主要由理事會成員及村民組成,利用空閑時間給村民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勸導村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小辦或不辦、惡俗禁辦,建立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平南縣深入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等民間組織的作用,在21個鄉鎮(街道)、296個行政村均成立移風易俗宣傳勸導志願服務隊,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進村屯、進社區、進家庭、進校園等活動,提升村民對移風易俗的知曉率,引導廣大村民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截至目前,全縣已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1萬多份,勸導簡辦喜事20余件。(莫舒華)

(責編:張芳、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