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縣:用“三策”破“三難”提升自然村黨支部建設質量

2021年03月23日09:32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近年來,廣西玉林市容縣深入推進“強基創星”攻堅大行動,從夯實基礎、強化保障、提升服務效能等方面發力,有效破解自然村黨支部陣地落實難、運轉不順暢、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推動自然村黨支部建設提質增效,初步形成了以324國道為主軸,容石、容黎二級路為兩翼,容州、楊梅、縣底、鬆山等4個中心鎮連片開花的“一軸兩翼四中心”自然村黨建示范帶,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

抓“資源整合”夯實基礎,破解“組織陣地落實難”問題

容縣按照“能單則單、宜聯則聯”原則,建立了462個自然村黨支部,採取“三個一批”的工作思路破解陣地落實難問題。

結合風貌提升新建一批。容縣圍繞鄉村風貌提升、“兩高兩道”沿線風貌改造提升等工作,推行屯級黨建“一提前兩同步”工作法,提前介入風貌提升工作,將風貌提升與自然村黨支部示范點同步規劃、同步建設,使自然村黨支部成為風貌提升示范點的必要元素。如,容州鎮結合風貌提升新建了同古屯等自然村黨支部示范點。

統籌現有場所升級一批。容縣充分利用已建成的215個黨群聯絡站、黨員中心戶和農家黨校等現有陣地,將其升級成為自然村黨組織活動場所。如石頭鎮大良村尋坪屯利用黨群聯絡站升級成自然村黨支部活動陣地,大幅提升了黨支部的形象。

整合資源改擴建一批。容縣通過推動資源下沉,整合文體、扶貧、財政等涉農資金、項目,盤活集體或群眾閑置的房屋等資源,通過改擴建將陣地前移到群眾家門口。

抓“關鍵要素”強化保障,破解“組織運轉不順暢”問題

容縣通過強化人才、經費、機制保障,夯實自然村黨支部運轉基礎。

建強人才隊伍,確保有人干事。容縣推行包片(自然村)村干部、自然村黨支部書記、黨群聯絡站站長、村民理事會會長等交叉任職,有效整合“兩代表一委員”、鄉賢、退休人員、村民小組長等人員,配強工作力量,確保有人辦事。

拓寬經費來源,確保有錢辦事。容縣針對自然村黨組織無錢辦事的尷尬境地,採取“上級補助、社會支持、支部自辦”多管齊下的方式籌措運轉經費。縣財政以1:1獎補的方式落實專項經費,縣級留存黨費給予適當獎補,引導經濟能人、企業老板、鄉賢等捐資捐物支持陣地建設。同時,鼓勵有條件的自然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發展屯級集體經濟取得收益。

創新議事機制,確保有章管事。容縣針對自然村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民主議事制度存在的空白點,探索推廣“雙片長片事商議制”,按照“召集—商議—反饋—跟蹤”工作流程,採取“1+2+X”民主議事方式,有效破解了村民參與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等鄉村治理工作程度不夠深的問題。例如,容西鎮祖立村大中屯通過“雙片長片事商議”,推動實施“黨員包區、村民包戶”的清潔衛生責任制,確保了三清三拆工作長效常態開展。

抓“目標任務”提升效能,破解“作用發揮不明顯”問題

容縣立足抓好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根本落腳點,在賦能增效、靶向服務、精准考評等方面下功夫。

打造“五型組織”增添動力。容縣根據自然村發展實際和工作需要,圍繞“綜合服務型”“引領發展型”“鄉村善治型”“助力攻堅型”“弘揚新風型”等“五型”對自然村黨支部予以賦能,讓黨支部精准服務鄉村振興。如,“弘揚新風型”黨組織十裡鎮黎讀村黎祿屯黨支部,引領村民無償捐出土地1400平方米,助力綠色村屯建設有效開展。

瞄准“服務靶心”凝聚合力。容縣打造“一屯一品”服務品牌,推行“一月一主題”活動制度,通過開展“鄉村發展大家干”等系列活動,有效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如,容州鎮同古村建立屯級積分超市,引導群眾通過參加三清三拆、扶貧助困等活動獲取積分、換取商品,調動群眾參與屯級事務的積極性。

用好“考評標尺”激發活力。容縣科學設置考評指標,以鄉村振興、基層治理、黨建特色、便民服務等內容為重點,對自然村黨支部實施量化考核管理,提升主責主業意識。強化考評結果運用,把表現優秀的農村人才納入村級后備人才庫培養,暢通晉升渠道,保持干事創業活力,形成示范引領、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面。(容縣縣委組織部)

(責編:王勇、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