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一景。浦北縣脫貧攻堅信息宣傳辦供圖
“真的是太感謝黨和政府,我們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了,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廣西浦北縣龍門鎮學塘村脫貧戶劉珈帆高興地說。如今,走進學塘村新田村,映入眼帘的是並排的環形道路和溝渠,連片的綠田與錯落有致的白牆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夏日田園的美好畫卷。
近年來,浦北縣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無縫銜接,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通過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創新鄉村治理機制、創建優化發展模式等舉措,鄉村容貌有了極大的改觀,廣大農村成為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一村一品”產業興
提到浦北,首先想到的是“世界長壽之鄉”“中國長壽之鄉”“國家園林城市”,山好水好,空氣好,人居環境舒適。近年來,浦北縣充分利用地方生態資源,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有效引領“農旅融合”,發揮“景區帶村”示范效應,讓群眾在享受到生態環境改善的同時,促進了旅游周邊各項事業的共同發展,群眾幸福感得到進一步提高。
石祖生態園位於浦北縣北通鎮,石祖合作社理事長葉忠勝為帶動周邊群眾致富,葉忠勝和他的企業以“林中茶園風光、鄉村旅游勝地”為主要發展方向,以浦北縣五皇山石祖林中茶示范區為基礎,發展生態種養、有機茶葉加工、山泉水加工、農副產品加工以及休閑旅游產業,直接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企業還通過扶貧量化資金入股、小額扶貧貸款等形式,帶動北通鎮、張黃鎮、龍門鎮等鄉鎮共954戶脫貧戶入股分紅,增收脫貧。他發揮示范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周邊農戶3000戶以上。
走進龍門鎮學塘村委新田村的精品民宿,院子裡的游客正在嘗試手工制作小青柑,這種特色鮮明的旅游模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為這個小山村帶來了人氣和財富。產業興則農村興,過去的一年,新田村以紅椎菌、黃皮果、水產養殖、農家樂組成的四大產業“輪子”為支撐,成立浦北縣新水田園種養專業合作社,協調流轉25畝土地打造同心塘發展水產養殖業,流轉90畝土地發展黃皮果種植產業,13間閑置舊農房搖身變成了精品示范民宿,這些產業帶動了新田村民增收致富,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1.8萬元,較上年增長了20%以上。
北通鎮那新村採取資源變資產的新模式發展農村經濟組織,通過開展光伏發電、閑置資產盤活、村企共營、入股分紅等多種發展模式,村集體經濟連年持續增加,從2015年的不足1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50多萬元。那新村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道路。2020年,那新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村中石祖禪茶園獲批全國有機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和“中國森林養生基地”,是浦北新鄉村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映照著廣大農村的一面鏡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