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田瑤族鄉鄉村風貌改造工作已初具成效有效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唐鑫海攝
鄉村風貌改造工作雨季施工中。唐鑫海攝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三四月份的桂北地區,大雨轉瞬即至,不時有山體滑坡、洪澇積水等地質災害發生,也為該地區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三清三拆”以及“鄉村風貌提升”工作罩上一層陰雲。
“以前干活天上打雷,心裡打鼓,就怕觸電。現在全鄉的電力設施都徹底檢查過了,我們干活是徹底放心了。”參與施工建設的工人趙凌勇笑著說。
桂林市臨桂區宛田瑤族鄉目前涉及到“鄉村風貌提升”的施工現場共有600余處。按照常規判斷,以往到了雨季,連綿不絕的陰雨天,一定會對戶外施工造成巨大影響,嚴重拖延工作進度和施工效率。
宛田瑤族鄉大埠村與瓮洲村,擁有豐富的特色瑤族文化與生態宜居資源,作為鄉村風貌提升和人居環境改善的重點村,相關政策的利好讓村民們喜出望外,但雨季施工可能帶來的積水、觸電、人員滑倒等不安全因素,確實讓村民和施工隊們對雨季施工望而卻步,也讓駐村工作組干部犯了難。
但鄉村振興不能等,安全工作大於天。“如果群眾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村民怎麼能夠安心參加鄉村風貌建設?安全才能安心,要從加強組織領導入手,緊緊抓牢‘安全’這個關鍵因素,制定科學方案,提供相關保障,才能有效激發村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又好又快地完成我們的美麗鄉村建設。”宛田瑤族鄉黨委書記蘇艷華說。
“通過談心我才意識到,老房子萬一真倒了,砸到人就麻煩大了,政府幫拆掉是好事。現在的菜園還可以進行美化搞個微菜園,又漂亮又實用,多好!” 村民趙元達說。針對部分村民不想改、不願拆等問題,鄉村兩級干部與工作組,頂風冒雨、加班加點,夜晚開會研究、白天進村入戶,與群眾交心談心,逐門逐戶做思想工作。先后完成群眾動員23次。同時注重發揮黨員、村民理事會、鄉賢作用,先后組織召開村民大會10余次,共商房屋改造、三拆三清工作部署,確保制定出受群眾認可,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有力助推鄉村風貌提升工作順利開展。
眼下,雖然天氣多變,降雨不斷,但以“安全”保障“安心”,施工工作依然有條不紊進行開展。截止到3月12日,宛田瑤族鄉已完成立面改造255棟、完成坡屋頂改造266棟、完成農房改造228棟、完成現場清理100棟,累計投資額達230余萬元。
現在的宛田瑤族鄉,村容整潔了、村庄美麗了,村風也和諧了。但鄉村美只是第一步,產業興、農民富,才是真正的鄉村振興。(陸韻雅 唐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