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桂平市南木鎮弩灘村砂糖橘示范點看到,成片的橘子樹林裡,一顆顆橙紅色的果實挂滿了枝頭,一派豐收喜人的景象。
弩灘村砂糖橘示范點於2014年投產,流轉土地160多畝,總投入120萬元種植砂糖橘,其中早熟品種金秋砂糖橘53畝、砂糖橘100多畝。該示范點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市場”的扶貧產業發展創新模式,開辟一份土地、兩份收益的增收新途徑,帶動當地近60多戶農戶增收致富。
“人老了,外出也做不了重體力活,我就來果園干活,不僅能照顧小孫子,一天還能領80塊錢的收入。”村民李嫂一邊剪摘砂糖橘一邊樂呵呵地說道。
該示范點負責人劉超龍告訴記者,這裡的砂糖橘品種優、產量大、市場好,在2018年獲得了“無公害產品認証”証書,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也帶動了鄉村生態休閑旅游發展。此外,該示范點以弩灘村為核心區帶動拓展區聯江村、輻射區洛連村,通過提供務工崗位、技術指導等方式,壯大扶貧產業,增加村民收入。
據悉,該示范點2018年產鮮果195噸,產值達63萬多元﹔2019年產鮮果210噸,產值達到90萬元以上﹔2020年預計產鮮果240噸,按當前市場價每公斤5元估算,產值將達到120萬元,同比增長約33%。(記者梁春梅 通訊員葉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