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崇左市龍州縣響水鎮高峰村一個地名叫風諒山的山頂上呈現一派繁忙的勞動景象,一台台機器正在緊張有序地裝卸設備,工人們頂著烈日,爭分奪秒,認真細致地安裝光伏發電板,確保在今年12月底前工程建設全面竣工投產。
龍州縣屬滇、黔、桂石漠化片區之一,響水鎮高峰村又是該縣石漠化片區中海撥較高、連片面積最大的一個片區之一,日均太陽能輻射時間長,屬於太陽能資源富集區。如何把這一優勢轉化為走生態綠色發展,把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財政增長,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的勝勢,縣委、縣政府作了有益的探索。
在2019年廣西首屆“一帶一路”僑商僑領交流合作大會上,龍州縣通過招商引資形式,與國家電投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中電投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簽約響水光伏發電項目。項目總投資6億元,設計裝機容量為150兆瓦,年發電1.8億千瓦時,年工業產值約7000萬元,25年經營期內上交稅收約1.25億元,項目位於響水鎮高峰村,用地面積為3000畝荒地。
該項目前期工作得到了縣、鄉、村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征地任務。項目於2019年12月動工建設,2020年10月21日,第一期光伏發電項目實現並網發電,這標志著該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現如今,當你步入高峰村,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水泥柱,托舉著一塊塊藍色的光伏板,在黑水河畔形成了一望無際、蔚為壯觀的光伏發電場。變電站將陽光轉化的電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高壓電網上,首期並網容量為80兆瓦,計劃於2020年底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該項目具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村集體經濟、村民收入將大為增加。
據了解,僅荒地租金一項,每年就為當地村民帶來160多萬元的收入,有近百名村民在公司務工,月收入高的有5000多元,少的也有2000多元,為鞏固脫貧成果打下了堅實基礎。
響水鎮高峰村馱壇屯脫貧戶潘桂三高興地說:“租地給公司20畝的開荒地,一畝650塊線,20畝就是每年13000元,兩年發一次,這兩年下來有2萬多元了,公司請我來割草,一天200元,正常的話一個月就是5000多元,少的也有2000元左右,不怕再返貧了。”
響水鎮高峰村馱壇屯屯長劉海寬說:“以前山上都是石頭地,種東西收入甚微,現在光伏公司進駐,全屯租地有1500多畝,一畝得650元,一年下來就得90多萬的租金,我們的荒山變成了金山。”(李文強、梁嚴勻、李柳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