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見成效

2020年12月02日17:03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南寧12月2日電 (吳明江)12月2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新聞發布會在南寧舉行。據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和廣西實施方案的部署,聚焦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新聞發布會現場。吳明江攝

據統計,廣西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族等12個世居民族和44個其他民族。2019年末少數民族人口2220萬人,佔總人口38.98%,壯族人口1850萬人,佔總人口32.48%。有12個自治縣和3個享受自治縣待遇縣、59個民族鄉。

廣西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以來,南寧市率先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有581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個人受到國務院表彰﹔4559個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個人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表彰﹔涌現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44個,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163個﹔命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9個,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45個。全區典型示范引領效應進一步增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鑄牢,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形成了各族人民同心守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特色鮮明的廣西經驗。

在加強政治引領方面,廣西堅持以政治教育引領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常態化,堅持做到民族團結主題教育“抬頭可見、隨手可學、處處可感”,不斷打牢各族干部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機關、企業、社區、鄉鎮、學校、連隊、宗教活動場所等“七進”為主要形式加強“滴灌式”宣傳,探索實踐“一進一品牌”宣傳教育模式,抓好不同對象和受眾的宣傳教育,搭建“結對子”“手拉手”“心連心”“一家親”等30多種宣傳教育平台,建立1513個國旗工程點(街),設立“石榴紅”56路公交車專線等10多種流動載體,全方位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

在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文化和法治基礎方面,廣西立足於加快建成小康社會增進民生福祉,以實踐養成保持創建工作常態化。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合力推進,如今全區所有貧困縣已脫貧摘帽,所有貧困村已全部達到出列標准,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均超過脫貧標准,實現“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解決﹔以自治區、自治縣、民族鄉成立逢 10 周年慶祝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各類富有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推進創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加強民族政策法規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和對自治縣立法的規劃指導,增強自治縣立法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妥善處置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依法保護各民族合法權益。

在完善制度保障方面,廣西堅持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出台17個重要文件加強新形勢下民族工作及部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地方性民族法規9件、自治縣自治條例、單行條例29件,頒布《關於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決定》。通過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十百千”工程、邊境地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百點工程”,自治區民族工作委員會委員單位結對挂點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41個,5個設區市積極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自治區和14個設區市深入搭建創建工作交流平台,形成“互觀互檢”機制化。各行業各領域充分尊重和體現各族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確保創建過程群眾參與,創建成效群眾評判,創建成果群眾共享。

據悉,下一步,廣西將在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黨的領導、示范建設、載體和形式創新、基層基礎工作、等方面,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納入國民教育、干部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大力開展主題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讓民族團結進步理念、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進一步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大好局面。

(責編:吳明江、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