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建強基層組織 抱團發展產業

2020年12月01日09:19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三江12月1日電 今年以來,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以支部聯建、產業聯建、村企聯建為抓手,扎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取得良好成效。

支部聯建,優勢互補強組織

“得益於強村帶弱村平台,淨代村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取得長足進步。”談起支部聯建工作,同樂苗族鄉淨代村黨支部書記吳興豪樂滋滋地說。由於各種原因,之前淨代村“兩委”班子不齊全,發展內生動力不足,與歸東村黨支部結對共建后,組織召開座談會3次,舉辦茶葉管理、野生葡萄種植等技術培訓2次,交流調研2次,選派技術人員到淨代村實地指導產業發展5人次。如今,淨代村黨組織凝聚力、組織力得到明顯提升。

今年以來,同樂苗族鄉深入開展“強村帶弱村”“三江黨旗紅”支部共建聯創活動,以“幫思想帶觀念、幫組織帶提升、幫技能帶致富、幫產業帶發展”為抓手,支部共建聯創開展得有聲有色。結成對子的黨支部以開展“主題黨日”“三會一課”、座談會、調研、科技下鄉等系列黨建活動,支部之間、黨員之間創建良好溝通交流平台。結成對子的黨支部按照“先進幫后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原則,開展思想交流,同上黨課200余場次,舉辦技能培訓班20期,慰問困難黨員50余人次,開展消費扶貧展銷會3次,銷售茶葉、油茶、土豆、野生葡萄等特色農產品200多萬元。

產業聯建,抱團發展顯成效

同樂苗族鄉歸美村村民在豆角基地採摘豆角。龍林輝攝

“黨員聯手、多村聯合發展特色產業,破解項目規模難題,有利於做大做強產業發展。”同樂苗族鄉黨委負責人說,跨村聯建、黨員聯手“抱團”發展特色產業,有利於在黨組織的帶領下,以強帶弱、資源互補,使分散在各村的各種資源得到綜合利用,促進產業發展。2020年,在國家移民管理局深圳邊檢總站和珠海邊檢總站的大力支持下,採取“合作社+農戶(貧困戶)+基地”的發展模式,歸美村、高岜村、八吉村共同發展豆角種植125畝,高岜、孟寨和桂書聯合發展花生種植650畝,在全鄉形成了土豆、豆角、花生、食用菌、野生葡萄等“抱團取暖”種植模式。七團村黨員曹國隊、曹彩鳳、曹斌聯手組織成立苗江茶葉專業合作社,帶動86戶發展茶葉種植580多畝。以歸東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7個行政村大力發展野生葡萄種植3300多畝,實現資源共享、技術共享,進一步壯大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同樂苗族鄉孟寨村村民在展示豐收的花生。三江縣委組織部供圖

村企聯建,互促共贏譜新篇

該鄉按照“黨建引領、村企聯建、村村抱團”的發展思路,引導村級跳出各自為戰、分散發展的傳統思維,探索出村村抱團、聯合發展的實踐路徑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模式。一是強強聯合,攜手共贏,2020年4月,引進龍頭企業簽訂同樂苗族鄉集體林地承包合同,將2000畝集體林地承包給該龍頭企業用於發展茶葉、油茶、扶貧旅游等特色產業,得到收益分紅給鄰近村屯作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帶動全鄉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以強帶弱,優勢互補,採取與企業合作發展的方式,高培村、歸東村辦起了茶葉加工廠,歸美村紅薯加工廠,良沖村、歸亞村發展了食用菌種植。將同樂農貿市場改成集體經濟綜合樓,引進龍頭企業,發揮企業輻射帶動作用,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是產業相融,鄰近抱團,在國家移民管理局珠海邊檢總站和幫扶后盾單位共同幫扶下,良沖村、歸亞村探索以“黨建引領+培養能人+基地建設+農戶(貧困戶)”模式,共同發展食用菌種植20萬棒,產值達70萬元。截止目前,全鄉19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均已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10萬元以上有7個村,20萬元以上有2個村。(楊慧宇、吳國聰)

(責編:吳明江、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