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縣六陳鎮:玉桂飄香助力脫貧攻堅

2020年11月13日11:23  來源:貴港日報
 
原標題:六陳鎮:玉桂飄香助力脫貧攻堅

“一世‘桂’氣盈門,出入貴人相助……”近日,龍三新居落成,主人說完一連串吉利話后,將一串串綴著桂籽、桂葉的桂枝挂在梁上、大門邊﹔緊接著,一家人在新居前后種上數棵小玉桂,以“桂”寓“貴”,期盼一家人吉祥如意、貴氣盈盈。

這是平南縣六陳鎮的一個風俗。在當地,無論結婚生子,還是過年過節,凡逢喜事,人們都要用玉桂枝葉熬水沐浴,然后再給祖宗敬香、敬桂,以表敬重。

玉桂,又名肉桂,是生長在亞熱帶的常綠喬木,世界名貴香料植物之一,有“南方人參”之美譽,是貴港市的市樹。靠近北回歸線的六陳鎮,熱力強,日照足,西江支流白沙江穿流而過,每年雨水豐沛,是遠近聞名的“玉桂之鄉”,所產陳桂皮厚、油多、味醇,是世界三大名桂之一,出口東南亞及歐美。

深秋時節,記者來到六陳鎮採訪。該鎮鎮長譚尉明介紹,六陳鎮種桂可追溯到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2008年,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核通過,廣西玉桂正式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平南縣排在保護前列。目前,全鎮種植玉桂6萬畝,玉桂加工企業30多家,比較大的桂油廠2家,產值約1.2億元。

“玉桂全身都是寶。”登塘村干部盧朝勇指著滿山的玉桂對記者說,清明期間的桂葉綠得冒油,最合適制作桂油、桂丁,剝下桂皮后的桂木則被賣到木片廠加工成木板。目前,該村2600多人種植玉桂2858畝,其中20多年以上的玉桂有1859畝,玉桂收入佔到家庭收入的30%至40%。

中午時分,記者來到大妙村六陳柱章玉桂種植專業合作社。秋日的陽光暖暖地照著,空氣彌漫著濃郁的桂香。村民把一捆捆桂枝搬到磅上,理事長覃柱章隨即過秤點鈔,讓大家又是一陣爽朗的歡笑。

當天,覃柱章共收上桂枝1000公斤。覃老板介紹,如果在旺季,生桂枝加上桂枝,每天能收購上萬公斤。

“隻要花點心思,一年收入10萬到20萬元是有的。”覃柱章告訴記者,大妙村有6000多人,是六陳鎮連片種植玉桂最集中的地方。這裡家家戶戶種植玉桂,從事玉桂經營的人家已超1000家。他們或者開檔口收桂皮,或者開桂油廠,又或者直接上門收桂皮做二手生意,因“桂”串起一個巨大的生產、加工、流通產業鏈。

在脫貧攻堅戰中,不少貧困戶依靠發展玉桂生產增收脫貧。貧困戶陸品程自家種植玉桂15畝,去年賣玉桂收入8000多元﹔平時還到六陳柱章玉桂種植專業合作社打工,每天收入100元,每個月也有近2000元入賬,去年成功脫貧。低保戶覃相安利用閑暇時間上山撿桂枝,兩天也可以得一車桂枝,收入五六十元,應付日常開支不成問題。

因桂而“貴”。在大妙村,有不少上百年的玉桂樹。覃朝文家院子裡的玉桂樹已有百余年樹齡,曾經有客商開價超萬元想要移栽,但主人“寧要子孫貴氣”,不要錢。大妙村村民規劃建設了一座氣派的玉桂小圩鎮,約200畝土地,200多戶人家已搬遷入住,成為遠近聞名的玉桂新村。

為了發展玉桂產業,今年六陳鎮每畝補貼400元,擴種玉桂1萬多畝。“我們正在把玉桂打造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讓玉桂飄香子孫后代。”譚尉明說。(張思)

(責編:張芳、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