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生态滨江城市

2021年03月10日09:15  来源:贵港日报
 
原标题:平南县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生态滨江城市

“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砥砺奋进、只争朝夕、开拓创新,奋力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产城融合发展的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生态滨江城市。”这是今年平南县两会对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总体部署。

近年来,平南县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争先创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进一步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的生态滨江城市夯实基础。去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9.45亿元,增长6.3%;财政收入23.79亿元,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151.9亿元,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46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48元,增长8.5%。全县获市级以上荣誉共243项,其中,国家各部委给予奖励40项,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各厅局给予奖励127项,贵港市给予奖励76项。

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强势发展,作为贵港市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阵地,平南县在西江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平南县将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和高铁经济带建设为依托,着力打造纺织服装、生猪、全域旅游三大产业链,加快形成千亿元产值园区,加快建成珠江—西江经济带产城融合发展的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生态滨江城市。”平南县县长杨大东表示。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平南县以创建“全区产城融合示范县”为抓手,实施“产业发展提升年”活动,开展“项目建设大行动”,重点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链,目前有97个纺织服装项目待开工建设,力争年内实现60个以上项目竣工投产。以创建广西生猪示范养殖基地为目标,聚焦龙头企业生猪养殖项目建设,推广“铁桶计划”等生猪养殖模式,加快推进生猪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配送项目,做大做强生猪全产业链。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养猪基地9个,年出栏规模达98万头,百亿元生猪全产业链已迈出坚实步伐。该县开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南雄北帝”景区提升工作,同步推动旅游与文化、商业、农业、交通等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和旅游特色街区等项目,为打造百亿元全域旅游产业链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平南县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推进葛根、玉桂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扶贫产业基地管护,以山东寿光(大新)现代化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为样板,辐射带动全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开展“乡土文化振兴三年”行动,建设一批乡镇文化馆、图书馆、新时期文明实践所(站)和村级文化馆,助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将乡村风貌提升与土地综合整治、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推进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提升乡村风貌,创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平南县高质量开展“城市建设提升年”活动,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龚州生态公园(二期)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品位。持续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抓好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规划完善新城区道路及排污排水。依托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加快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继续实施“街长制”,加快谋划建设城区文旅特色街区,科学设置停车位和公共卫生间,用干净整洁的环境全面提升城镇形象。深入实施“交通强县工程”,配合推进一批高速公路、铁路、车站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平南段)项目建设,发挥平南立体化交通优势,全力推进S304绕城公路(四环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畅通城乡融合发展大动脉。

“平南县将紧扣‘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总目标,按照贵港市委提出的‘12355’工作思路,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加快建成珠江—西江经济带产城融合发展的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生态滨江城市,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平南县县委书记周仕志对平南县的发展充满信心。(记者 黄静华)

(责编:张芳、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