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南寧市市場監管局通報國慶中秋長假期間12315數據統計分析:12315指揮中心接到來電、來訪、來函等共計1728件,其中咨詢1184件,投訴349件,舉報195件。南寧消費市場秩序穩定,未出現重大消費安全事故和群體投訴事件。
長假期間的投訴相較節假日前,家居用品、煙、酒和飲料的投訴比例上升,餐飲和住宿、美容美發、文化娛樂體育服務依然佔投訴前三位,停車服務和旅游服務的投訴比例也有所上升。目前,雙節長假期間的投訴和舉報均已100%分流轉辦。
食品存在短斤少兩過期等問題
由於今年中秋節適逢國慶節,舉家團圓、朋友聚會等成為節假日的消費焦點,食品、餐飲服務成為12315投訴舉報的熱點,其中主要反映食品缺斤少兩、腐爛變質、過期等問題。
長假第一天,一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當天在江南區某市場購買一斤多的大明蝦,但到公平秤復稱顯示不到一斤,認為存在短斤少兩的情況。
10月3日,一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其當晚通過某外賣App購買一份炸雞,食用后出現嚴重腹痛、嘔吐、頭暈的症狀,認為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一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其10月2日在邕寧區某超市購買果汁泥,在食用過程中發現果汁泥已過期5天,認為商家銷售過期食品。
景區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易引發糾紛
今年國慶中秋長假,景區收費、安全、經營管理問題引發部分糾紛,投訴量比例有所上升,主要反映景區、游樂場所收費以及服務未提示到位等問題。
10月2日,一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其在南寧市某景區游玩娛樂項目,因工作人員的操作疏忽以及景區未做安全措施,導致其孩子眼睛撞到旁邊護欄,被割傷流血。他認為商家應做出安全設施的改進和提醒,以保障消費者的安全權。
10月3日,一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其在南寧市某游樂場游玩,進去后才發現其中一些項目還需額外收費,但商家未事先告知,認為存在侵犯其知情權的情況。
10月4日,一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其與同伴共7人(其中有60歲以上老人)到南寧市某景區旅游購買門票,被告知老人需全價購買門票不能享受優惠。消費者認為景區違反南寧市關於60周歲至65周歲的老年人實行部分門票半價優惠政策的相關規定。
酒店投訴主要為收費和安全問題
雙節假期國內旅游消費活躍,酒店服務投訴主要反映酒店節假日收費及安全問題。
一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其在10月1日通過江南區某酒店的App購買優惠券,到店使用時發現該優惠券無法在節假日使用,但購買時頁面無提醒和標注,認為侵犯其知情權。
10月2日,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其在青秀區某酒店看酒店房間時(事后未入住)被收取服務費59元,商家事先未告知,其認為商家存在未明碼標價侵犯其知情權的情況。
一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其在9月30日購買西鄉塘區某酒店的住宿服務,洗澡時衛生間玻璃門突然碎裂導致自己腳背小動脈被割傷,認為商家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侵犯消費者的安全權。
熱點區域停車收費問題較集中
受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大、停車資源緊張、假期出行需要等因素影響,熱點路段、熱點區域旅游旺季停車矛盾尤為集中,主要反映節假日停車收費價格高,並且未按規定收費等問題。
10月1日,一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其在西鄉塘區某地鐵口非機動車保管停放處停電動自行車,被收取2元,收費員稱節假日期間需雙倍收取非機動車停放保管服務費,來電人認為收費不合理。
一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其在10月2日18時在青秀區某地鐵口的停車場停放車輛,收費指示牌上注明24小時內收最高20元,但10月3日16時左右取車時被收取了30元,實際停放時間並未超過24小時,來電人認為商家涉嫌亂收費。
10月8日,一消費者在青秀區某道路路邊停車8分鐘,被收取停車費5元,消費者認為停放未超過15分鐘應免費停車,根據南寧市關於道路路內停車泊位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的相關規定,商家存在收費不合理的情況。
“預存話費送手機”騙局被多次投訴
主要反映一些消費者被個別不良商家以“中獎”或“點贊”免費贈送禮品為由“忽悠”進店,進店后經不住商家的鼓動,輕易辦理App借款,辦完后才幡然醒悟,要求退款遭拒。
一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其10月1日在江南區某手機店,商家以發傳單宣傳免費送手機吸引其進店,商家告知其隻需2年內每個月話費消費滿50元,可免費領取一部華為play3手機,消費者同意參與該活動並支付了36元一年的手機保修費。在簽訂協議后,商家改口稱需一次性支付4599元才可領取,該費用將以話費形式返還,每季度返還500元,直至返完為止。消費者認為商家未告知該條件侵 犯其知情權而拒絕參與,商家 稱活動一經參與不可撤銷,消費者認為商家存在誤導消費的情況。
10月2日,一消費者致電12315反映,其在江南區某手機店參與預存話費送手機活動,被店員以幫忙評分的方式拉進店,進店后商家開始以分月返還話費送手機的宣傳手段要其消費才能離開,消費者認為商家存在誘導消費的行為。
就該情況,南寧12315已多次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注意此類騙局。消費者應對自身的消費能力、還款能力有合理的預估,不要輕易辦理貸款,遇到涉嫌虛假宣傳且能提交相關証據的,請撥打12315熱線,如涉嫌限制人身自由、經濟詐騙的,請撥打110報警電話。(記者 陸增安 實習生 朱汝芳 通訊員 熊至娟 楊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