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鐘華值,在扶貧最前線奮戰了兩年多之后,把生命永遠留在了戰場上。
9月27日上午,廣西廣播電視台財務部科員、派駐隆林各族自治縣平班鎮管肖村第一書記鐘華值,因工作勞累突發疾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再也沒有醒來。
“我是年輕人,又是黨員,非常願意去駐村”
2015年8月,鐘華值到廣西廣播電視台財務部工作,人很憨厚,笑起來還有點腼腆。給他布置工作,他總回答“好的”。
2018年春節后,單位裡要選派新一批駐村第一書記,其中財務部要選派一人。隆林地處偏遠,工作條件苦,領導找到鐘華值,但心裡也沒底,擔心年輕人不願下鄉吃苦。沒想到鐘華值一口答應了,他說:“我是年輕人,又是黨員,還沒有結婚,不用照顧家裡,非常願意去駐村扶貧。”
收拾行囊出發,他在最好的年華來到鄉村。鐘華值的同事、派駐平班鎮平寨村第一書記覃友進經常跟他開玩笑,“你來駐村了,女朋友都難找啊。”鐘華值總是腼腆一笑,說等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了再考慮。
今年2月中旬,上級決定全區未脫貧的縣原則上不更換駐村隊員。單位領導問他有什麼困難嗎?鐘華值回復說:“我這邊沒啥困難,服從組織安排。”
青春是奮斗的年華,鐘華值取得了滿滿的收獲——管肖村2018年整村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22.42%降至2.47%﹔2019年度百色市“優秀第一書記”……
勝利在望,鐘華值卻倒下了。鐘華值辦公的電腦還開著,鼠標指向“管肖村十一有一低材料”裡的“管肖村特色產業材料”欄,這也許是他人生最后一項駐村工作內容。
美麗綻放之后,青春之花凋謝了。
“群眾想什麼、盼什麼,我就要做什麼”
一個90后的毛頭小子,能勝任第一書記的重擔嗎?“擔任第一書記,既是組織對我的信任,也是對我的挑戰。”鐘華值在一篇駐村手記中寫道。
他思考著如何打開工作局面。憨厚的小伙想出了“憨厚”的辦法:幫群眾做最想做的事,解決群眾最盼望解決的難題。鐘華值帶著問題走村串戶,與群眾拉家常交朋友。走訪黃永福家,他家的豬仔生病了,就協調獸醫上門診治﹔黃卜學林的殘疾証到期了,自己去更換不方便,就聯系民政部門幫更換……
今年5月,百色市督戰隊到管肖村督察,在長達一個小時的訪談中,鐘華值對答如流,督戰隊隊長夸獎“你這個第一書記夠格了”。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成為鐘華值開展工作的法寶。管肖屯進屯和服務中心旁道路崎嶇不平,他爭取到10萬元對道路進行修繕﹔村裡出現季節性用水難,他用第一書記工作經費新建一個地頭水櫃……
管肖屯貧困戶王澤富的妻子身體不好,哥哥患有精神疾病,孩子在上學,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鐘華值一直為王澤富家脫貧奔波,危房改造補貼了2.5萬元,孩子讀書有雨露計劃,外出務工有補貼,日子漸漸有了起色,2019年實現脫貧。
“你光打工不行啊,有產業才能真正脫貧。”在鐘華值的動員下,王澤富用丟荒地種了3畝多的桑樹。今年4月天旱少雨,種下的桑葉面有些蔫。鐘華值來到桑園,冒著大太陽和王澤富一起種桑、澆水,鼓勵他堅持住。
“盡自己能力,一件件對照,一樣樣解決”
“我盡自己的能力,一件件對照,一樣樣解決,多為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實事。”鐘華值他在手記中寫道。
鐘華值話不多,喜歡揣著個筆記本,記錄村裡和村民們遇到的問題,已辦結的、正在辦理的、有難處的,都一一作了標記。
村裡產業單一,鐘華值和村兩委干部謀劃種桑養蠶,全村種桑產業從無到有,目前有了20戶種桑60多畝。爭取后援支持3萬元,購買雞鴨苗分發給貧困戶養。鐘華值的幫扶戶王澤行養了90多隻雞鴨,種了1畝桑苗,今年僅產業獎補就得了2790元。
村集體經濟少,鐘華值實地調研后提出,改造板壩市場和供水管道,通過鋪位招租,收取管道維護費增加村集體收入。2018年9月項目竣工,村集體經濟每年收入10萬元。用第一書記經費發展村土雞養殖,全村集體經濟分紅3800元。
鐘華值為脫貧攻堅傾注了汗水、心血和生命。9月29日上午,鐘華值遺體告別儀式在百色市殯儀館舉行,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扶貧辦等部門敬獻花圈,眾多干部群眾自發前來送別。(韋鵬雁、林斌、羅明海)
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