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上思:“黨建+社區”提升扶貧安置點治理效能

2020年09月28日15:47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安置點居民在活動室休閑娛樂。鄭雪攝
安置點居民在活動室休閑娛樂。鄭雪攝

人民網上思9月28日電 廣西上思縣在江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老鄉家園)以“黨建+社區”為統攬,逐步建立“組織有力、管理精細、服務到位”的社區治理體系,切實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安置點治理效能,營造“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努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不斷提高搬遷群眾的歸屬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風氣好、能致富。

建強“組織樹” 筑牢戰斗堡壘

上思縣在老鄉家園設立黨支部。該黨支部現有正式黨員22名(均為安置點黨員搬遷群眾),設黨支部書記1名、組織委員1名、宣傳委員1名,派駐第一書記1名。劃分樓棟黨小組,推選出以黨員為主的“單元長”32人,形成“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的組織鏈條和“黨支部+樓棟長+黨員戶+貧困群眾”的網格體系,著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全面提升黨組織在安置點后續服務與小區治理中的話語權。

黨員搬遷戶的黨員組織關系全部轉移“安家”到黨支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兩學一做”常態化、主題黨日等“規定動作”,確保黨內政治生活、組織生活正常開展,增強支部黨員凝聚力、戰斗力,提升黨員服務意識。

擴大“服務圈” 完善服務供給

上思縣完善搬遷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引導搬遷貧困群眾融入新社區新環境,保障搬遷群眾公平享受公共資源和社會福利,切實解決搬遷帶來的后顧之憂。建成運行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就業社保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老年服務中心、兒童之家、平價購物中心(農貿市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物業服務中心等基本服務設施,並全部免費向搬遷群眾開放。投資1.06億元,於2020年9月建成並投入使用思陽鎮第二小學,作為江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增加學位1600個,全面保障搬遷群眾適齡兒童有學上、上得起學、上好學。

老鄉家園還堅持在黨建引領下實行居民自治,採取“業務部門+社區管理+物業管理+居民自治”的“四位一體”管理服務模式,解決好配套項目建設、教育保障、醫療保障、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產業扶持、就業幫扶、拆舊復墾等涉及搬遷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確保搬遷群眾生活便利,更好融入社區管理,實現“管理不斷線、關愛不斷檔”。制定居民公約、《安置小區管理制度條例》,引導搬遷群眾融入城市生活。搭建搬遷群眾參與安置點管理平台,增強對社區事務的參與權和決策權,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同時,進一步壓實幫扶工作責任,幫扶干部定期對搬遷對象進行走訪慰問,幫助搬遷戶通過流轉、出租等方式管好用好原有田地、山林,讓搬遷戶“離村不減收”,確保“留得住”。

增加“就業面” 實現戶戶就業

就業事關搬遷群眾在安置點生活的接續問題,是“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關鍵。在人社、發改等部門的主導下,老鄉家園黨支部積極參與和配合,協調委托有資質的培訓機構開展烹飪、家政、糕點、家電維修、電子等線上、線下職業技能培訓,集中開班、送教入戶、以工代訓,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群眾“一技在手”。通過在安置點建設發展市場前景好、吸納就業強的扶貧車間,吸納搬遷戶就近就業,使搬遷群眾“增收顧家”兩不誤。

老鄉家園黨支部還開展“送信息送崗位”上門活動及舉辦搬遷群眾就業專場招聘會,引導鼓勵搬遷群眾外出務工。積極開發保潔員、生態護林員、停車收費員、保安等公益性崗位,安置文化水平較低、勞動技能缺乏的搬遷群眾。在那琴鄉建設易地扶貧搬遷資產性收益油茶種植基地1000畝,安排部分搬遷戶和貧困戶進行種植、管護,獲得資產性收益和勞務收入。加快建設農民工創業園、汽車城創業園、碳酸鈣產業園等,計劃安置搬遷戶200多人。目前,江平安置點搬遷入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580戶2464人中已有1000多人在壯傳食品公司、盛隆冶金公司、扶貧車間等就業,實現“一戶一人就業”。

加大“活動量” 豐富群眾生活

利用安置點周邊尚未開發的土地,老鄉家園建設有“微菜園”“微雞舍”,延續部分搬遷群眾的種養習慣,使得群眾日常三餐的“菜籃子”有保障。與新華書店聯合打造“追夢書屋”,採購文化教育、科普知識、農業養殖、文學藝術等各類書籍,進一步豐富搬遷群眾和學生的文化生活,獲取更多知識和技能。

此外,老鄉家園還實行“1+3+X”工作機制,以黨的領導為核心、以工青婦3個部門為主體、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不定期舉辦文藝晚會、扶貧感恩教育宣講、平安建設宣傳、禁毒宣傳和兒童節、重陽節等主題活動,組織志願者開展各類志願服務,引導群眾感黨恩、記黨情,在潛移默化中移風易俗,提升搬遷群眾文化素養,助推社區文明建設。(彭遠賀、鐘國昌) 

(責編:李敏軍、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