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支書的“不易”帶富路

2020年08月13日11:44  來源:廣西隆林網
 
原標題:易支書的“不易”帶富路

介廷鄉弄昔村弄昔村有這樣一個領頭羊,為切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他理順思路、明確目標、提升認識、落實責任,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弄昔村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尤其熱衷於產業促脫貧工作,勇於創新,積極為弄昔村的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摸清底細,抓黨建促脫貧

易長友,作為支部書記,他經常走村竄戶,為民辦事,熱衷於村裡的產業發展,大膽嘗試接受新事物。積極為弄昔村脫貧攻堅工作發揮帶頭模范作用,鞏固脫貧成果,帶動群眾發展通草、種桑養蠶、油茶等特色產業,脫貧成效顯著。

弄昔村全村土地面積32000畝,耕地面積1526畝,林地面積15560畝。全村8個自然屯,15個村民小組,408戶1623人,189戶貧困戶783人,經過多年努力貧困發生率由48.33%降至1.23%。

規劃長短期產業可持續發展

易長友以“脫貧致富快,全靠產業帶”的理念抓黨建促脫貧工作。長短期發展產業豬、雞、鴨、鵝、優質稻、肉姜、桑蠶、通草、油茶、杉木等。培養2名村干與其一起成為致富帶頭人,帶動群眾發展通草400畝,帶動貧困戶26戶,通草市場價格較為穩定均在100元左右/斤,種植當年即有收成,第三年為盛產期,年收入可達8000元/畝。指導2名村干一起建設通草育苗基地,2019年初出苗量為1.5萬株,收入達3.3萬元。帶動27戶貧困戶參與岑軟3號良種油茶新造林種植150畝,弄昔村原有油茶約為6000畝,杉木12000畝。成立眾興中草藥種植專業,無償給群眾提供種植技術,產品回收。真真正正的做到讓群眾種得出,懂技術,有銷量,能致富。

在上弄昔屯筆者見到了該屯建檔立卡貧困戶班易勛,“易支書在我們村,我們都叫他老易,別看他57歲了,但思想獨到,發展產業的想法很多”,他引進的通草種植市場前景非常的好,市場價能達到100元1斤,我拿了家裡留荒的10畝土地加入他們的合作社參與通草種植,現在長勢不錯,單這項收入每年就有2萬多的收入,沒到收割季節還可以做點零工,收入不成問題,2017年實現了脫貧摘帽。

同樣在該屯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黃建忠,家庭人口3人,2018年加入了種植合作社,目前參與種植通草5畝,年收入實現1萬元,於2017年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心系群眾,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作為弄昔村黨組織書記,他心裡始終牽挂著弄昔村的父老鄉親,進村入戶是家常便飯,時刻在考慮如何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以“強引領提素質,抓黨建促脫貧”為重點,不斷提高黨員綜合素質,進一步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增強群眾凝聚力,匯聚脫貧強大力量。制定弄昔村村兩委干部工作日值班制度,強化村委班子責任意識,開展便民服務,更好的服務於群眾。

為貧困村發展出謀劃策,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

2017年弄昔村能夠順利脫貧離不開易支書的重視和指導,是他提出將縣財政撥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資金100萬元中的60萬元入股廣西國有七坡林場合作發展肉豬養殖及森林旅游等項目,年收益2.4萬元(年收益4.8萬元)﹔委托隆林華隆公司經營40萬元,收益2萬元,弄昔村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4萬元,超過脫貧標准2萬元,才能順利脫貧摘帽。2018年弄昔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6萬元,超過3萬元收入標准。村集體經濟收入認定標准2018年為3萬,2019年4萬,2020年5萬。 2019年易支書發揮自身優勢,提出在卡樂屯發展村集體經濟種植通草項目,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有經濟實體的現實意義,壯大弄昔村的產業,2019年村集體經濟增收1萬元,2020年計劃增收2萬元。

易長友創新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以短補長的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為群眾增收,為全村的產業規劃付出心血。他時刻以一名合格的黨員要求自己,樹立強烈的擔當意識,把責任扛在肩上,精准精細抓落實,強化目標導向,強化學習調研,強化責任擔當,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切實把不易的脫貧致富逐步變的“通俗易懂”。(李世鐳)

(責編:李敏軍、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