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走好路住好房喝好水——都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側記

2020年08月13日10:44  來源:廣西新聞網
 
原標題:讓群眾走好路住好房喝好水——都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側記

“今年以來,都安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以時不我待的磅礡氣勢,再次集中火力,向‘路、房、水’發起總攻,取得了明顯成效。”近日,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陳繼勇介紹說。

A 路,修到群眾家門口

該縣有1.53萬個弄場,其中有人聚居的有7959個。弄場與弄場之間有山坳相隔,村民出門必須翻山越坳。這些弄場深淺不等,淺的有幾十米,深的有百來米,出行不便。

“經過多年的努力,都安交通的‘毛細血管’不斷向瑤山深處延伸,山弄間一條條公路縱橫交錯。”縣長藍如帥介紹,“目前,全縣公路裡程4000多公裡,19個鄉鎮248個行政村實現鄉鄉通公路、村村通水泥硬化路。”

隨著道路交通通行條件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享受到了脫貧攻堅帶來的紅利,但仍有一些特別偏遠山區群眾的出行難問題未得到徹底解決。為了打通群眾出行的“最后一公裡”,今年該縣決定對常住戶有10-19戶的自然屯開展挂牌作戰,新建、續建屯級路125條189公裡。

在建設過程中,由於大部分屯級道路建設項目都途經陡坡和懸崖峭壁,施工難度較大。為此,該縣按照“一個項目、一個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思路,把項目進行分解,確保每個項目有人抓、有人管。目前,新建、續建的屯級路陸續完工。

B 房,安居夢一戶不少

經過多年的農村危房改造,剩下的還沒有達到住房安全保障標准的農戶,都是條件最差、難度最大的困難戶。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圓住房夢成了這些困難群眾口中的高頻詞。

“如果沒有黨和政府補助的危房改造資金,我們一家還得繼續擠在一間破舊的小房子裡。”袁乃良說。67歲的袁乃良是隆福鄉崇山村龍平隊村民,擁有能遮風避雨的房子是他最大的夢想。就在今年初夏,袁乃良一家終於夢想成真。

今年,該縣有2065戶像袁乃良一樣居住在危房或無房的四類重點對象和非四類重點對象。在農村危房改造住房保障政策和東西部協作資金陽光的“普照”下,他們的住宅條件得到了改善。

該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圍繞整縣脫貧摘帽目標,全力推進住房安全保障的各項工作。為推動工作,該縣成立住房安全保障戰役指揮部,各鄉鎮、村均成立了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同時,該縣抽調84人組成10個督導督戰組,明確責任分工,分3個片區督導督戰19個鄉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並簽訂縣、鄉鎮、村三級責任狀,層層壓實責任,確保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順利進行。

C 水,從“無水喝”到“喝好水”

“一場大雨山弄澇,三天無雨草木焦。”這是過去該縣山區人畜飲水困難的真實寫照。

脫貧攻堅進入最后沖刺階段,該縣把解決山區貧困群眾飲水安全問題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盡銳出戰,攻堅克難,通過新建、擴建、改造等方式,推進飲水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截至今年5月,該縣已全面解決貧困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實現了貧困山區群眾從“無水喝”到“有水喝”,再向“喝好水”的轉變。

6月10日,一場大雨過后,在拉烈鎮地平村村部,一個容量200立方米的蓄水池盛滿水,水池加上蓋,多余的水從水池頂部的排水管溢出,新架的鍍鋅管接到各家各戶。在村黨支部書記盧森康家中,自來水龍頭一開,立刻有水嘩嘩地流出。地平村十年九旱,過去都是靠天喝水。如今,該村已建有蓄水池58個,11個自然屯221戶860人都用上了自來水,徹底解決了困擾村民多年的飲水問題。(記者 廖慶凌 通訊員 潘康生)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