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加強新時代全區城市民族工作制度機制建設

2020年08月10日09:36  
 

自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和2016年全國城市民族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全面貫徹會議精神,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依法管理城市民族事務,以保障各民族合法權益為核心,以做好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為重點,以推動建立相互嵌入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為抓手,推進城市民族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讓城市更好接納少數民族群眾、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融入城市,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推進新時代全區城市民族工作取得新發展。

強化城市社區居委會服務工作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民委 民政部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城市社區民族工作為重點,建立健全社區居委會服務工作機制,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便捷、優質、高效服務。一是建立健全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制度。各社區居委會制定城鎮民族工作的計劃、制度和職責,發揮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和居民小區集中居住、組織領導和服務功能齊全的優勢,建立了“黨的建設、綜治管理、公共服務”三位一體的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平台。如崇左市石景林街道辦事處,街道轄區分為6個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站,下分43個大網格,35個小網格。通過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平台,在網格內建立較為完整的少數民族人員、少數民族困難家庭、少數民族下崗失業情況及德高望重的離退休老領導等工作台帳,做到了情況明、底子清,為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傳統節慶聯誼活動制度。各級民族工作部門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和引導壯、瑤、侗、回等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節慶活動。在“壯族三月三”等少數民族重大節日,精心組織開展歌舞晚會、“百家宴”等民族民俗活動。如貴港市近年來共投入民族專項資金100萬元用於石羊塘社區、荷城社區、木鬆嶺社區、瑞雁社區等民族團結示范社區建立“民族之家”活動室,組織舉辦各種社區文體聯誼活動,開展節日慰問幫扶活動等,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三是建立健全扶貧解難制度。積極為少數民族群眾在子女入學、租住、就業、法律援助、糾紛調解、生活貧困等方面提供服務。如桂林市民宗委對全市貧困少數民族群眾進行全面調查了解,積極協調民政部門、街道辦給予幫扶,2019年,共幫助少數民族群眾租住住房123起、尋找工作租賃攤位15起、子女上學13起,國慶、春節慰問城區特困少數民族群眾家庭135戶、金額13.5萬元,讓貧困少數民族群眾感受到了黨的溫曖。

建立健全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服務管理機制。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方案》,為進一步做好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市積極探索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服務管理工作經驗,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的社區普遍成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站”、“民族之家”、“民族團結進步”展示室、科普畫廊、圖書室、便民服務室、書畫攝影藝術展覽室、文化創業技能學習室、體育活動健身室、多媒體教育影視廳等,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創造良好的條件。一是建立健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制度機制。各地民族工作部門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方式,以服務為中心,以社區為依托,積極探索服務管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新機制、新措施。南寧市努力探索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新途徑、新辦法,形成了“13456”民族事務服務平台,得到國家民委的充分肯定,與廣州、北京、武漢、上海並稱為全國民族事務服務體系建設的“五大模式”。柳州市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出台《關於加強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柳州市市區外戶籍人員在柳州市區參加初中升學考試暫行辦法》等文件,從政策上確保、統籌解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各學校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子女與城市學生統一管理、統一編班、統一教學,在制度上、收費上、評優獎勵上同等對待等。二是建立健全維護合法權益和法律援助制度。全區各級有關部門認真履行監督檢查職能,加強對機關、企業、車站、機場、旅店、出租車等服務窗口單位執行民族政策情況的監督檢查。各級司法部門在全區廣泛開展普法教育和司法服務志願活動,在流動人口集中區域設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法律援助站,2019年共提供法律咨詢超過50000多人次,為1000多名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提供了法律援助。

建立健全民族關系監測評價處置機制。全區各級民族工作部門不斷深化新時代城市民族工作特點和規律的認識,積極探索協調城市民族關系的工作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建立健全民族關系監測評價處置機制。自治區民宗委率先在全國建立實施民族關系監督評價處置機制,強化民族關系輿情監測,及時分析研判民族關系狀況,積極排查、妥善化解可能影響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矛盾糾紛。近年來,這一機制在處置涉及民族因素的數十起糾紛事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二是強化輸出地和流入地的協調聯系機制。樹立全區“一盤棋”的思想,建立輸出地和流入地“兩頭對接”機制,確保少數民族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健全高效、管理到位、規范有序、管控有力。目前,廣西已經建立了與新疆等省區常態化合作機制,南寧、柳州等市與部分兄弟省份的重點城市建立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輸出和流入雙向共管協作機制,從輸出地到流入地全程做好權益保障工作,使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糾紛事件逐步減少。三是建立健全民族政策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制度機制。自治區民宗委對應國家民委的機構設置,委機關專門成立了監督檢查處,定期或不定期地統籌和組織全區各級各有關部門,對窗口單位開展禁止針對部分地區少數民族歧視性做法的監督檢查,堅決糾正針對部分地區少數民族的歧視性做法。特別是針對回民墓地遷移、社區棚戶區改造等涉及面廣的復雜情況,積極主動做好群眾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糾紛。近年來,廣西沒有發生涉民族宗教因素可能影響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的重大案(事)件。(吳榮)

來源:廣西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責編:吳明江、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