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城:打好“三張黨建牌”助力脫貧攻堅收官戰

2020年08月07日10:03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以“黨建+”為統領,建立“村情直通車”服務群眾工作機制,搭乘粵桂協作新動力,凝聚社會黨建力量,形成“黨建搭台、扶貧唱戲”的工作格局,實現了把黨建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優勢、把脫貧成果轉化為鞏固黨建成果,為全縣摘帽、整族脫貧匯聚了磅礡力量。

創新村情直通車工作機制,打好黨建“服務牌”。黨建引領是“村情直通車”工作機制的靈魂,在機制運行過程中,通過落實責任清單,明確各黨組織的工作任務,實現了黨建和脫貧攻堅“無縫對接”。村級牽頭,建立“村情直通車”問題、困難信息定期搜集制度,在村委成立脫貧攻堅指揮所,由作戰大隊長坐鎮指揮,成員由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工作隊員和村“兩委”干部組成。第一書記負責安排專人接待群眾來訪,接收群眾提交或反映的問題和困難,由負責干部主動走村入戶了解搜集村屯以及村民存在的實際困難,列出清單,提交作戰大隊長審閱。村鎮聯審,打造“卸負站”,針對搜集整理出來的問題清單,由鎮黨委、作戰大隊長主持召開聯審會議,把各行政村上報的以及隊員主動搜集到的問題進行綜合研判,聯審落實整改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直通車所載的問題能在鎮一級解決的,先在鎮裡卸負減重。縣級會審,駛入化解站,把鄉鎮聯審研判后無法解決的問題形成清單,並提出建議報送到縣工作隊管理辦,由鄉鎮脫貧攻堅第一書記主持召集相關責任單位進行會審落實責任單位解決,並跟蹤督辦把整改情況反饋到村,不留疑難問題。

搭乘粵桂東西扶貧協作快車,打好黨建“聯盟牌”。搭乘粵桂東西扶貧協作這趟“高速列車”,與深圳市福田區攜手創新對口幫扶模式,打造扶貧黨建聯盟,擴展社會扶貧廣度和深度。通過黨建聯建、基層治理聯治、產業連抓,推動黨建、鄉村治理、產業融合發展,形成黨建助推脫貧攻堅共建品牌。積極爭取國家林草局、深圳市等對口幫扶支援,從資金援助、產業幫扶,到物資捐贈、消費帶動,再到勞務協作、帶動就業,幫扶模式呈現多樣化,對口幫扶成效顯著。其中,獲得國家林草局安排項目資金2.64億元,支持羅城21個林業項目建設,受益貧困人口3.66萬人,生態林業對精准脫貧的貢獻率達44.6%﹔獲深圳市幫扶資金2.07億元,實施教育衛生、農村道路、安全飲水、危房改造等項目127個,創建“扶貧車間”83家,累計帶動3.45萬人脫貧,貢獻率達42.1%。

發動社會力量集聚脫貧攻堅,打好黨建“引領牌”。該縣積極發動兩新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工作,通過配強領導班子、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促進黨建和生產經營相融合等措施,發揮兩新政治引領作用,集力脫貧攻堅。天龍泉酒業有限公司捐贈人民幣1億元,成立勁牌天龍泉專項扶貧基金,其中5000萬元用於羅城的扶貧項目,5000萬元資助河池其他貧困縣的扶貧項目。承接68個村集體經濟3000萬元委托經營,為48個貧困村每村分紅5萬元,為20個非貧困村每村分紅3萬元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龍岸俊宏果場通過易地安置帶動,推動49戶250人脫貧,同時還帶動周邊16個自然屯群眾發展沙田柚、柑橘等水果產業8000多畝。棉花天坑通過讓貧困村屯群眾以集體土地入股,每年給棉花村小洞屯、深洞屯、上新屯、下新屯等4個屯的群眾固定分紅、土地流轉租金300多萬元﹔吸收村集體資金960萬元委托經營,今年給棉花村、集環村等6個村每村分紅不少於6萬元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河池市黨員教育中心)

(責編:許藎文、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