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桂平市易地扶貧搬遷“和諧家園”小區。中新社記者楊志雄 攝
搬遷群眾搬遷入住后,如何實現“搬得出、住得下、能發展”目標?莫遠勤介紹,桂平市在抓好搬遷入住的同時,做好統籌規劃,制定后續扶持方案,精准施策,切實做好后續扶持“三個一”(“一戶一策”、“一戶一幫”、“一戶一檔”)措施落實工作。
一是摸清底數。桂平市利用全區易地扶貧搬遷調度系統試點工作為契機,對全市易地扶貧搬遷進行全面的、徹底的大盤點、大排查,全面把握、精准核實了桂平市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搬遷入住、教育保障、醫療保障、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產業扶持、就業幫扶、文化服務、拆舊復墾、基層黨建、平安建設等12方面內容的真實情況,相關數據全部上傳易地扶貧搬遷調度系統,既方便於各級領導了解桂平市易地扶貧搬遷的真實情況、准確的數據,為桂平市揚強項、補短板,精准決策、精准施策、精准幫扶提供了決策依據,也為自治區在全區順利推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調度系統運行應用工作積累了成功經驗。
二是抓好后續產業發展。該市實行產業獎補,2019年171戶獲得自主發展產業獎補39.8萬元﹔流轉土地37.5畝,建設安置區“微田園”項目4個,將土地分配給搬遷對象,讓有意願種植的搬遷戶可以種植蔬菜瓜果,以解決搬遷戶日常生活所需。推進移民安置點后續產業發展,流轉土地1563畝,在四個安置區分別打造萬羽蛋雞標准化養殖、富硒火龍果種植、澳洲堅果種植、食用菌培育、沃柑種植等8個千畝特色產業基地,通過投資分紅、務工等方式帶動貧困戶產業收益增收。
三是扎實推進舊房拆除。桂平市易地搬遷戶1325戶,應拆除舊房871戶。按照“應拆盡拆、能拆快拆、不搞強拆,鼓勵自拆”的原則,分類施策,扎實推進舊房拆除工作。截止2019年11月底,桂平市已全部完成舊房拆除任務,拆舊面積4.11萬平方米、復墾面積4.16萬平方米,發放拆舊獎勵資金3865.32萬元。
四是全面落實易地搬遷每戶有1個以上增收渠道、每戶有1人以上就業目標。該市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短期技能培訓,累計開展培訓18期426人。積極招商引資,投入383.51萬元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扶貧車間共8個,提供了500多個就業崗位。目前,已吸納搬遷勞動力“家門口”扶貧車間就業132人,開發公益崗位安置就業293人次﹔通過召開就業招聘會、推薦就業崗位、開發公益性崗位等多種方式,積極引導搬遷農民到園區企業就業,確保實現搬遷戶“一戶一人”以上就業。截至2019年底,桂平市易地搬遷人口中有勞動力1265戶3666人(含弱勞動力),已實現1人以上就業1265戶2531人,全面落實每戶有1個以上增收渠道、每戶1人以上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家庭成員實現穩定就業的目標。
五是實施社會保障兜底。該市大力實施城鄉低保政策,做到“應保盡保”。截至2020年3月底,已通過低保救助扶持搬遷群眾653戶2642人(農村低保412人,城市低保2230人)。開發護林員、保潔員、保安員等公益性崗位,安置搬遷勞動力就業293人次。
據悉,去年以來,桂平市落實了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資金2592.39萬元,通過建設“微田園”、培育產業發展、穩定就業、保障兜底等措施,組織實施后扶項目38個。通過引進企業、土地流轉、資金入股等方式,增加搬遷群眾的租金收入、薪金收入和股金收入,確保搬遷戶就業有渠道、收入有提高、生活能融入,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記者楊志雄)
![]() |